筆者認為,今次中全會對胡錦濤至關重要,他能否在未來七年一展政治抱負,端視未來幾個月,他是否能夠把更多的心腹親信安插在中央,佔據要職,李克強很可能只他的第一著棋。事實上,胡錦濤的權位雖然已經穩固,但他在中央只是「寡頭司令」,周遭都是江澤民的人馬,而胡的「以人為本」政策,也在很多中央部委和省市,受到抵制。胡錦濤目前面對的處境,與二十五年前的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以及二十年前中共十二屆五中全會時期,鄧小平所面對的困難,有很多相似之處,而鄧小平如何鞏固地位、掌握權力、推動政策的方法,確有很多值得胡錦濤借鑒學習之處。
鄧小平在七七年的中共十一屆一中全會,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會排名第二的副主席,主席和第一副主席分別是華國鋒和葉劍英。當時,鄧小平勢孤力弱,黨政軍大權掌握在以華國鋒為首的「凡是派」手裡。往後的兩年,鄧小平的頭號心腹胡耀邦,藉著平反冤假錯案的機會,為大量老幹部平反之餘,也把他們安插在中央和地方,擔任第二、第三把手,而他們大多是鄧小平的支持者。
接著,胡耀邦發起「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辯論,為鄧小平的改革路線吹響號角,在輿論上向「凡是派」進攻,並奪得意識形態的主導權,從而在七八年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確認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路線。雖然改革路線已經確立,但受到華國鋒等凡是派的強烈抵制,鄧的政策無法落實,當時的山西省委第一書記王謙、湖南省委第一書記毛致用等文革餘黨,就拒絕推行「包產到戶」,堅持文革時代的「農業學大寨」 政策。結果,鄧小平在八O年的十一屆五中全會,以「摻砂子」方式,安排兩大親信胡耀邦和趙紫陽,增補為政治局常委,並先後安排趙紫陽擔任總理、另一個改革派大將萬里任副總理,加強自己在中共最高決策層的實力。兩年多之後,鄧的權力穩如泰山,才把所有「凡是派」趕下臺。
到了八十年代中,一些改革政策開始觸動部分高幹的利益,很多原來全力支持改革的老幹部,也認為改革最終會革掉中共的命,轉而反對改革,阻撓改革的深化。在此情況下,鄧小平一方面受到以陳雲為首的「保守派」強大壓力,要求減慢改革的速度;另方面,很多社會問題,包括農村的亂收費、治安敗壞、官員貪污等,開始陸續浮現,農村承包制也開始失去魔力,這些都被歸咎於改革開放的政策。
為了替改革開放重新注入動力,鞏固成果和深化改革,鄧小平在八五年的中共十二屆五中全會,以 「幹部年輕化」、「新老交替」為藉口,再次用「摻砂子」的方式,把田紀雲、喬石、胡啟立、吳學謙等年輕的改革派,增選為政治局委員,儲備更多年輕的、有改革理想的幹部,準備對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的改革進行攻關。
當然,往後波譎雲詭的政治鬥爭,先後把胡、趙拉下馬,體制改革的宏願也無疾而終,那是後話。必須注意的是,鄧小平在八十年代的聲望雖然如日方中,但也只能用「增選」的方式,不斷安插心腹佔據要津,目的就是盡量不觸動原有的利益集團,減少阻力,直到權力的天秤倒向自己一方,才能清算對手、遏制對手。
在現行中共體制下,對任何中共領袖而言,人事安排確實是重中之重,也是他能否開展工作、落實政策、推動改革的最重要保證。所以,如果胡錦濤想有一番作為,想推動「以人為本」、「建構和諧社會」,那他必須先掌握最高層的人事任命權,把自己的心腹補充到政治局,甚或政治局常委,然後逐漸拿掉對手的人馬,這樣才能保證其政策得到落實,否則一定會受到抵制,只終只會一事無成。事實上,鄧小平在八十年代的兩次五中全會,已展示了如何以「摻砂子」方式安插心腹,胡錦濤該有一定體會吧?! (五中全會之一)
(亞洲時報記者潘小濤10月8日撰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