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大長今》在中國為什麼這麼火?(組圖)

發表:2005-09-29 05:4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9 月1日開始,湖南衛視在黃金時間推出韓國熱門電視劇《大長今》,播出不多久,收視率調查顯示在3.2%左右,居國內各大衛星電視臺之前。許多人認為這是湖南衛視在承挾「超級女聲」的餘威。但只要對韓劇略有所知者都明白,湖南衛視之所以肯斥巨資購下《大長今》在中國內地的首播權,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能夠主辦像「超級女聲」這樣吸引億萬觀眾、掀動幾億資金的電視臺,看上這鍋嗒嗒滾的韓式「火鍋」,絕對是有商業頭腦的。

  燒紅了收視率

  《大長今》一劇是韓國2004年度平均收視率的冠軍,在去年8月的「第31屆韓國放送大獎」中曾獲得最高榮譽獎。2003年末至 2004年初,該劇在韓國播放時,收視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並以47.8%的平均收視率獲得2004年度收視之冠。更誇張的是,韓國出現了「大長今後遺症」。韓國收視率調查機構TNS對《大長今》結束之後的收視率狀況進行的調查中發現,韓國30%左右的觀眾在《大長今》結束之後,週一到週二不再觀看電視,原先播放《大長今》的MBC電視臺在《大長今》結束之後,觀眾減少達35.5%,30歲以上女性觀眾中有50%左右開始收看其他頻道,50歲以上的男性觀眾一半以上乾脆不再看電視。一些韓國婦女感嘆,「看過《大長今》這樣好看的電視劇之後,再讓我們去看什麼呀!」這些電視劇觀眾的主力軍認為,《大長今》之後沒有可以和它媲美的電視劇了。




  長今飾演者李英愛受到影視迷的狂熱追捧



  《大長今》也燒紅了臺灣全島,長今迷在一個服裝展上高舉《大長今》海報



  「小長今」的飾演者趙貞恩

  一部電視劇能夠給觀眾帶來如此的影響是出乎業內外人士意料的。而事實還不僅僅如此。2005年1月,香港「無線」結束了長達400 多集的情景喜劇《皆大歡喜》後,第一個在華人圈播映70集韓國古裝宮廷劇《大長今》。這就意味著無線電視臺將在黃金時間段首次播放「舶來品」,並且一放就是3個月。為了保證《大長今》的收視,原有的綜藝節目紛紛「讓路」、「縮水」或「瘦身」。「無線」的綜藝節目《拉丁舞鬥士》由原來的1小時縮減到半小時,播出時間也由晚10點30分延遲至11點。最後的收視率顯示,「無線」的選擇是非常明智的。

  因為無線在《大長今》播出一週後,晚上7時至11時收視大增,週一至週五黃金時間收視率最高記錄達89%,平均有32點的收視成績,在《大長今》播映至49集時,突破了40點收視關口,最高達42點收視,也就是說,在600多萬人口的香港,有超過275萬觀眾追捧「長今」。據臺灣媒體報導,《大長今》在臺灣播出時,也創下了臺灣歷史上的最高收視。甚至遠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人也迷「長今」。美國著名日報《芝加哥護民》的電子版報導稱,被韓國電視劇迷住的美國人很多,芝加哥地區中產階層的白領女性,每週六晚聚集於咖啡館,集體觀看《大長今》。有些觀眾能熟練說出《大長今》的主人翁長今、閔正浩和中宗等扮演者的名字。芝加哥的一位僑胞在網上發貼,說觀看過《大長今》的美國朋友,都詢問李英愛的年齡、經歷以及在韓國的人氣等情況。該報還介紹,除芝加哥之外,紐約、西雅圖、夏威夷、加利福尼亞等地也有很多韓國電視劇迷。

  香港媒體曾經刊登一張照片,在週末的度假沙灘上,一大群拖兒帶女的中產家庭一邊在海灘上燒烤,一邊在觀看露天電影《大長今》。看《大長今》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一種儀式。在上海某所女生居多的大學裡,要好的女孩子之間在寢室裡開始以長今和蓮生相稱,自然也將她們不滿意的同學或教師,封為今英或崔尚宮。

  急紅了同行的眼

  一部古裝劇產生這樣大的影響以及如此好的市場效果,是擁有十幾億觀眾市場的中國電視人的夢想。然而,數盡20年來的中國電視劇市場,儘管也出現過像《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和《紅樓夢》這樣忠實於古典小說的改編古裝劇,出現過《雍正皇帝》、《康熙大帝》、《大明宮詞》、《漢武大帝》這樣廣受好評的古裝宮廷劇,也出現過《還珠格格》、《少年天子》等戲說的宮廷劇,還有《龍票》、《白銀谷》、《大宅門》等古裝傳奇劇,但似乎還沒有哪一部能夠像《大長今》這樣風靡整個東亞地區,還跨洋影響到美國。無怪乎中國的那些一直以來在尋求電視劇市場突破的專家們會表示詫異。

  今年6月《大長今》中國內地首映前,「2005年電視劇題材市場研討會」上,國內20名頂尖電視製作人竟一致向韓劇「開炮」。據 2005年6月13日《上海青年報》報導,「出產了《天下第一樓》、《神舟》等劇本的北京紫禁城影業總經理張強在談到韓劇《大長今》時,大唱反調:『我看了《大長今》,覺得不過如此。從製作水平、服裝、道具,它根本無法與我們國內的電視劇相提並論。』

  「而中戲影視製作中心閻主任的發言更為火爆:『韓流保不了幾年,韓國沒有獨立、完整的製作公司,他們都是電視臺內部製作,韓劇每集一般的成本要120 萬人民幣左右,好點的200萬左右,而我們國內的只有三四十萬,我們能在製作成本相差那麼多的基礎上,拍出質量比成本高得多的片子,是韓劇能夠比得了的嗎!』

  拍攝過《永不瞑目》、《浮華背後》、《別了,溫哥華》等著名電視劇的製片人丁芯也有同感:『我們中國那麼大的電視劇市場,卻把一大塊蛋糕都給了韓劇,給我們國內電視劇就巴掌大的地方,韓劇能不火嗎?!這些電視人要求有關方面減少韓劇的播出量,給國內電視劇『留點空間』。」

  是的,韓劇來了,《大長今》來了。它們似乎一夜之間佔據了中國電視劇市場的大片江山。在市場經濟運作盈利模式的電視媒體時代,中國電視人的憂慮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從繁榮電視劇市場角度看,韓劇的「入侵」卻又不是壞事。我們已經不可能回到一種腔調一統天下,幾部樣板戲佔領所有屏幕和舞臺的時代。所以想要趕上韓國電視製作人,贏得中國電視劇觀眾,關鍵是我們應該在韓劇的熱播上總結出一些經驗,應該瞭解為什麼韓劇會受到中國觀眾的喜歡,尤其是《大長今》為什麼會受到亞洲觀眾的熱捧。




  第100屆巴黎流行時裝交易發布會上的韓國專場演繹濃郁的長今味



  南京街頭,大長今成為韓國文化的符號

  大長今講的是朝鮮古代宮女的故事,可我咋覺得長今的御膳房就像我們的辦公室呢。

  這部戲剛剛開始看的時候不覺有多好,節奏緩慢,劇情拖沓,場景變換不多,連男女主角演員的容貌,也與印象中以整容術製作偶像明星聞名的韓國影視劇大相逕庭,主演李英愛及其他一些主要角色,都沒有那種比例十全十美的瓜子臉、窈窕身、櫻桃口和懸膽鼻。但看著看著,卻有點欲罷不能。細究起來,原因恐怕有這樣幾個方面。

  PK後的單純與寧靜

  可以這樣說,在韓劇火熱之前,東南亞電視劇市場除了一些歐美電視劇和日劇,主要還是華人電視劇唱主角。中國港臺和內地製作的華語電視劇,每年都會有不俗的收視率,而新加坡的華語電視劇製作,也在那裡佔有主流位置。但華語電視劇的特點是無論古裝還是時裝,都充滿了競爭,尤其是一些新編歷史劇,無不在政治傾軋、權力爭鬥上做文章。即使是市場很大的武俠電視劇,講的也都是江湖恩怨,尋仇復仇。《大長今》儘管未能免俗,也是以宮廷中宮女的明爭暗鬥為背景,就像湖南衛視發布的《大長今》廣告語所說的那樣「她的一生,遭遇無數PK……」,但是,長今的可貴在於她自始至終以仁心仁術,化解身邊恩怨。人性進退兩面大多數時候是對立的,不進則退,不勝即敗。以中華文明為主的東方文明儘管也是在血與火中經受考驗,但其文化內核卻相信天人和諧、順其自然。大長今體現了這一柔性抗爭的東方性格。

  她用隱忍面對挑釁,用汗水換取成果。在艱難困苦中她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切,其動力來自於她內心守著的那份真誠。因為這份真誠,她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成功,也收穫了愛情。

  這樣的人物,在以往的電視劇中不是沒有出現過,相類似的有《渴望》中的劉慧芳,日本電視劇《阿信》中的阿信,但長今跟她們相比,似乎更加具有人性的光彩。劉慧芳的善良是家庭中對丈夫的遷就,阿信的奮鬥中,有出人頭地的奢望。但是,長今因為對自己社會角色近乎天命般的認定,她從來不覺得自己應該得到什麼,所以,她的所作所為就多了些許謙和,對人生也容易滿足。

  這樣的單純與平和,對處在經濟高速發展階段競爭壓力下的中國觀眾來說,比起那些時時心懷叵測,處處與人為敵的所謂歷史劇,更像是一味可以按摩心靈的良藥。哪怕她太過理想不真實,哪怕她缺乏立體的性格面,觀眾就好這一口。網上一位留言者就說,「大長今講的是朝鮮古代宮女的故事,可我咋覺得長今的御膳房就像我們的辦公室呢。處處危機四伏,人人玩弄政治。只有長今能夠將一切置之度外,一門心思干好自己的事。要是同事中有多多長今這樣的人就好了。」當然也有處於領導職位的人看長今。網上一位看來是公司經理的人留言說:「現在單位裡能夠沒有雜念幹活的人太少了。長今因為沒有雜念,耐得寂寞,所以能有創新。可是我們的一些員工,在做計畫的時候,往往考慮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首先考慮自己在這件工作中能獲多少利。因此,一旦遭到領導反對,就很容易投其所好,作出妥協,哪怕領導是錯的。根本沒有長今那樣的堅持真理的氣質。」

  一句話,在個體選擇上,需要的才是好的。所以上海社科院王泠一說:「中國觀眾熱衷《大長今》,是PK後激烈歸於平靜。」

   熟悉的陌生文化

  平日裡熟視無睹的事物,如果轉換一個角度,就有可能變成一種美。《大長今》受到中國觀眾的喜歡,審美過程中的陌生化原理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朝鮮(高麗)是一個深受中國文化影響,而又有著獨立的民族發展、演進歷史,保有獨特民族文化、風俗、傳統以及民族特質的國家。孔孟之道、老莊思想、中華醫術、膳食料理,這些帶有明顯傳統文化特徵的符號經常出現在我們的歷史教科書和藝術作品裡,時間久了,就像咀嚼太久的老牛肉,一點味道也品不出來了。但這些道理在《大長今》中出現,就化為實實在在的做人道理:人不能無道,道的最高境界便是守真--本分與真誠。比如在長今眼裡,廚師之道就是不能做對人身體有害的食物,做料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品嚐食物的人臉上露出的笑容;比如即使同為宮女,也應該長幼有序,老吾老幼吾幼;比如對父母要盡孝道,那怕貴為皇帝也不能違背;還比如師之所存,道之所存。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母),師恩難忘。這些實實在在做人的道理,沒有被賦予過多的意識形態,像空氣一樣透明,在物慾橫流的今天,中國觀眾覺得更加可貴。

  還有一些中國典故和古代宮廷禮制在《大長今》中出現,讓中國觀眾產生熟悉的陌生感,這也是審美快感中的一個重要元素。

  比如長今進宮後的第一次考試。戴周上宮出了一道難題,問:東漢建安二十三年,劉備、諸葛亮進兵漢中,曹操屢敗而兵退斜谷,軍士請示夜間口令,曹操諭示的口令是什麼?年僅八歲的長今不但正確回答出了「雞肋」,而且解釋了曹操採用這一口令的心意。所謂「雞肋」見於陳壽《三國誌》:九州春秋曰:時王欲還,出令曰「雞肋」,官屬不知所謂。主簿楊修便自嚴裝,人驚問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在爭取成為內醫院醫女的考試中,主考官員為深入測試醫女的學識,給長今出了新的題目:孟子初見梁惠王。典出《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見梁惠王。王曰: 「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 』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苟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該篇的主旨在於斥功利主義的危害,勸當政者以仁義來治國。用此典故,也顯示了李氏朝鮮深受中國儒學影響,以儒學為根本治國理念。

   文化視野的回歸

  自西方列強用槍炮打開中國國門後,中國人深切感受到與西方經濟發達國家的距離。近代以來,中國社會主流話語中,向西方學習已經成了一種集體意識。中國知識界總是將關注的目光投向經濟強勢的西方,即便對中國在世界地理的定位,也有原來以自身為中心的「中國」而轉為以西方為中心的遠東。這樣的情況下,對中國周邊國家的關注就少了。比如在大學文學系,外國文學一般僅指歐美文學,東方文學除了少量的印度文學和日本文學,其他很少進入課堂,即使在教科書上列有名目,也只是附在最後,一旦課時不夠,教師往往省略這一部分。歷史課也同樣有這樣的情況。

  所以,當韓國經濟崛起,成為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的重要夥伴,韓國汽車與電子產品進入中國千家萬戶的時候,韓國文化也開始受到中國人的關注。而這種關注是複雜的。

  一方面,人們在韓國文化中尋找中國因素,以滿足民族自豪感。在網上的《大長今》主題論壇裡,不少網民發言表示,《大長今》中所有吃的、用的,包括皇宮裡的官制和禮制,都是中國明代傳過去的,所以沒有什麼稀奇。也有網民說:韓國料理只相當於中國膳食準備階段的切片料理,無法與中華美食的博大精深相提並論。一些去過韓國的人士更是將韓國古代城建、皇宮及大戶人家遺址與中國的古城、故宮以及江南園林和山西民居做比較,得出小國與大國的差別。

  但另一方面,也有在「韓國將中華文化賣給中國人看」的韓國文化輸出中,尋找自己文化的失落原因。網上比較多的帖子是許多年輕人自發地開始研究和討論大長今時代韓國與中國的關係,從官制、宮廷禮制到民間生活方式,甚至朝鮮族的服裝和生活習俗,不一而足。可以這樣說,對一個鄰國文化短時間裏傾注如此廣泛的關注,在中國恐怕還是從來沒有過的。這既說明韓國文化能夠感動中國人,也說明中國大量的普通百姓在一個異國文化上得到了足夠多的啟示,開始審視自身文化的過去並希望得到未來的答案。這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渴望文化覺醒的表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