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重如山 中國農民讓孩子讀書像押寶

發表:2005-06-22 02:1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農村,通過上學從而改變身份,是諸多農民曾經普遍選擇的方式,然而,沈重如山的教育負擔,令農民們無法培育孩子直到大學畢業,甚至有孩子在不到初中畢業的時候,就被迫離開學校,走上打工這條道路。諸多農民反映,讓孩子讀書就像賭博,押寶押對了是幸運,押錯了就意味著血本無歸,揹負起可能要揹負一輩子的債務。

據新華網6月21日報導,張家口尚義縣黃腦包村村民李靜,被村民公認為是全村最窮的人家,住的房子是使在貧困地區也日益少見的土坯房,李靜說,日子之所以過得如此"稀荒",是因為供孩子讀書"供"窮的。為了供大兒子上大學,小兒子已經被迫輟學。

李靜一家四口人,兩個孩子,大兒子正在河南省許昌市一所學院讀大學,今年剛上大一。李靜說,他的兒子上高中的時候就欠下一屁股債。上了大學以後費用更高,一年得1.5萬元。他常年在外打工,妻子在家種地,即使在好年成,兩口子不吃不喝也只能掙5000多元。目前,李靜已經欠下外債近2萬元,其中有2500元的高利貸。

最讓李靜擔憂的是,他不知道能不能把兒子供出大學,僅僅是兒子上大學一年時間,他就已經開始借越滾越大的高利貸。李靜說,即使賣血也得把孩子供出來。

李靜在去年已經做出了一個犧牲:強迫他的二兒子輟學了。他說,其實二兒子學習成績也很好,但老大都供不起,怎麼能顧得上老二。於是,老二還沒讀完初二,就在父親威嚇、哄騙、無奈兼辛酸等諸多複雜感情的命令下,離開了學校,早早地去外省打工。

教育返貧的現象不僅僅只發生在村民李靜一家的身上,由於上學費用昂貴,這種現像在農村、尤其是較為貧困的農村普遍存在。在經濟基礎不足的情況下,許多農民也像李靜一樣,採取了保一個孩子讀書,舍一個孩子輟學的方式。

這種方式,被農民稱為押寶式讀書,將寶押到哪個孩子的身上,哪個孩子可能就是幸運的,他有機會憑藉努力走出農門;而被放棄的那個孩子,則因為貧困被剝奪了上學的權利。

望都縣固店鎮十五里鋪村村民付盼福全家四口人,人均只有1畝多耕地,全家靠他打工為生。付盼福說,大兒子16歲初中沒畢業就退學了,沒到成年就去打工。二兒子今年剛上初一,住在學校,為了省飯費,每天中午跑回家吃,早晚兩頓飯一頓也只花一元多一點。

說到動情處,40多歲的付盼福竟哭了。他說,他知道這樣對老大不公平,也並不是偏向老二,手心手背都是肉,做出這種選擇是沒辦法的。

這種無奈體現在很多的家庭中。在許多農村,讀書仍被認為是改變下一代身份和命運的捷徑,但由於走這條捷徑成本太高,致使許多孩子中途退出,甚至連走上這條路的權利都沒有。

不上學等著窮,上了學立刻窮",尚義縣黃腦包村村民李靜說,村裡人過日子,過得好也能過,過得壞也能湊合,但就怕家裡有孩子唸書。不念吧,兒子會像老子一樣,種一輩子地,受一輩子窮,沒出息。念吧,費用高得實在是很難承受,砸鍋賣鐵也湊不齊。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