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菲,一個從工棚走向牛津的北大MM

發表:2005-05-31 09: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鄧菲,一個性格內向,從不服輸的女孩,在她人生第23個夏季來到之際,從北京乘飛機前往英國,進入牛津大學深造。

鄧菲的父親鄧祥林、母親魏雲燕都是內蒙古電二建的普通職工。就是這樣一個工人家庭,培養出了一個牛津學子。5月16日,鄧菲的父親接受了筆者的採訪。鄧菲是北京大學歷史系2004屆畢業生,2004年5月中旬,正在北大讀書的她收到英國牛津大學寄來的破格錄取通知書,進行為期4年的碩博連讀,主攻專業為藝術史。得知這一消息後,鄧菲的父母激動的熱淚盈眶。

1982年鄧祥林夫婦在包頭一電廠的建築工地施工,就在這一年,鄧菲在電廠的工棚裡誕生了。當時工地的條件很艱苦,三四十人同住在一個集體宿舍裡,叔叔阿姨們都疼愛地叫她「工棚娃娃」。由於父母工作繁忙,她的童年和所有的電建工人子女一樣,從小隨父母奔波於各施工工地,經歷了不少艱難困苦,在工地上嘈雜的環境中成長的。她今日的成功,靠的是刻苦學習和父母正確的教育方法。

據鄧菲的父親介紹,鄧菲從小就是一個愛學習、能吃苦的孩子。而父母對她的期望也只是長大後考一所好大學。在鄧菲兩歲時,父母便開始對她進行早期教育,由於父母都是初中文化水平,對如何教育孩子並不在行,於是他們便查閱相關的書籍雜誌,注重培養女兒的興趣愛好。

後來,他們發現女兒喜愛畫畫,並很有藝術天賦,就讓她在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習畫畫和小提琴,由於小提琴老師在女兒5年級時調走了,小提琴也就沒有接著往下學,畫畫一直學到初三。鄧菲父母常年在外,一家三口常常身處三地,她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小學6年級時鄧菲從豐鎮電廠轉到呼市電力小學。這一年她參加了呼市少年兒童詩畫大賽,她的色彩作品榮獲一等獎。鄧菲的初中是在呼市十四中度過的,她初一便讀完了四大名著,初二時,她的作文刊登於《少年報》並榮獲全國作文大賽二等獎。

1997年,鄧菲以十四中年級第3名的成績考入呼市二中。高一那年,她看到北大的宣傳畫報,就是從那時起,她把自己的奮鬥目標定為北大。高中期間,鄧祥林夫婦很注意女兒青春期的心理指導,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夫婦倆也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以身作則,給孩子以潛移默化的影響。2000 年,鄧菲如願考上北大。大一時,由於英語水平低於班級其他同學鄧菲曾自卑過,在老師和家長的鼓勵幫助下,她制定了學習趕超目標。還參加了新東方英語培訓班,短短半學期,她的英語有了長足進步。

由於北大在國內的特殊地位和優勢,大部分畢業生都選擇攻讀碩士或博士,大一下學期,鄧菲明確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出國留學深造。大二上學期,她就通過了國家英語六級考試,大三時她獨立進行了藝術論文研究,導師及系領導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結合自己的綜合能力和所學專業,鄧菲把目標定為英國牛津大學。隨後便開始了緊張準備,同時,她參加了託福考試和GRE(美英大學各類研究生院要求申請者所必須具備的一個考試成績,也是教授對申請者是否授予獎學金所依據的重要標準),並以出色的成績和表現一舉通過。

鄧菲的父親說,為了供養女兒上學,家裡這些年一直省吃儉用,親戚朋友給予了很大幫助,最讓他們感動的是公司經理武斌將自治區勞動模範的1000元獎金捐給鄧菲。據鄧祥林介紹,目前,她女兒在主攻藝術史的同時,準備涉足更多領域,以便開闊視野,接受更多世界前沿的藝術思想,為自己將來回國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