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高校眾博導痛斥中國「博士不博」

發表:2005-04-04 00:0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內地二十四所知名高校的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聚首武漢大學,痛斥「博士不博」的同時,就中國博士生培養機制各抒己見。

中國博士生培養起步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現已形成相當規模。但隨著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就業壓力的增大,博士生培養質量下滑現象嚴重。由武漢大學發起的博士生培養全國性高峰會議今天舉行,據稱這在國內尚屬首次。

南京大學丁帆教授認為,很多博士生在完成相關課程後,便開始找工作,真正進入研究狀態的時間不到一年。這就導致其思考不夠,收集資料不足,只得用二手資料代替,甚至剽竊他人研究成果。他認為,教學方法是博士生培養機制的瓶頸,博士生導師應摒棄不對學生「滿堂灌」似乎對不住自己「飯碗」的觀念。

武漢大學文學院副院長陳國恩指出,當前的博士生培養存在學制年限以及「博」與「專」相協調等問題。隨著碩士研究生學制的改革,博士生的學制問題擺在了桌面,是實行兩年、三年還是四年?導師是否合格?導師的研究能力能否轉化成對博士生的指導能力?此外,博士生有發表一定數量研究論文的規定,這與潛心鑽研某領域作研究存在矛盾。

與會的四十餘名博導倡議,各高校在博士生培養上實行「導師組」模式,即一名主要導師加相關方向若干名導師,真正打破「私塾型」模式現狀,改變學術上的「近親繁殖」;在教學上提倡互動,鼓勵博士生多採取逆向思維方式,以培養研究能力;強調博士生打好研究基礎,淡化專業方向考試;在論文答辯上實行匿名制、導師迴避制,並實行網上公開。

新文化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