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如何將5000多箱稀世奇珍運往臺灣

發表:2004-12-23 01:2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1948 年12月27日,國民黨運第一批文物抵達臺灣基隆。當時由南京遷往臺灣的文物分三批,第二批、第三批分別於次年1月9日、2月22日到達。這些文物主要包括當時北平故宮博物院2972箱、中央博物院852箱書畫、瓷器、玉器以及中央圖書館、北平圖書館的善本圖書和外交部條約檔案等共5000多箱。臺灣當局就是以這些文物為基礎,建成了「臺北故宮博物院」,造成了今天南北兩個 「故宮博物院」的局面。


轉運:先因抗戰南遷又因內戰遷臺

1948年11月,徐州會戰結束後,蔣介石深感南京的危險,為了今後有一個退身之所,他決定著手經營臺灣。於是,他把大批黃金、機器設備、布匹甚至工廠等向臺灣轉移,而且下令將戰時珍藏在南京故宮博物院的原北京故宮南遷文物精品、南京中央博物院、國立中央圖書館、中央研究院的藏品運往臺灣。

1931年,日本侵略軍侵佔東北後,為保護傳世之寶,國民黨政府制定了一個宏大的文物南遷計畫,1933年起,壯觀的「文物大遷移」開始,主要以故宮所藏文物為主。珍品歷經十二年,從北京經上海、南京輾轉到達四川、貴州大後方,直到抗戰結束後,才陸續運回南京。不久內戰爆發,這批南遷文物還沒回到北京,其中精品就連同國民黨的機密檔案一起被「發配」到臺灣。

  文物遷臺過程混亂不堪

  第一批文物是1948年12月20日離開南京下關的,負責運載的是海軍登陸艇-- 「中鼎艦」。當時的局勢已經非常不穩定,很多人等待機會能搭船去臺灣避難。據在故宮博物院工作70餘年的那志良老人回憶:海軍部的人員聽說「中鼎艦」要開往基隆的時候,紛紛帶了家眷和行李,趕到碼頭準備搭便船。一時間,船上擠滿了人,熙熙攘攘。這樣一來,文物的安全就要大打折扣了。負責人杭立武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來解決這樣的混亂,只好找了「海軍司令」桂永清出面告訴大家還有其他的船隻專門運載家屬,這才平息了開船前的混亂。

  到了第三批文物要運走的時候,已經是1949年1月底,逃命變得比兩個月前緊迫多了。這次負責運載的「崑崙號」軍艦一開到,海軍部的眷屬就搶先上船。文物箱運上去的時候,只能與這些人混在一起。杭立武想用上次的辦法,找桂永清來解決。結果,船上的人哀求,希望能幫幫忙,給一條生路。看到這情景,負責勸說的「總司令」都落了淚,也只好少考慮文物,搭他們起航了。不過正是這些人員佔據了船的空間,使得一部分文物裝不下,留在了內地。

  文物運到臺灣之後,先是租借臺中市糖廠倉庫,趁著不是製糖季節暫且存放,保管條件十分惡劣。到1950年4月,臺中郊饢矸逑緙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