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週末進行的2003年研究生招生考試中,全國共有考生約79.9萬人,比去年增長了27.7%。社會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不斷增長,是研究生報考人數和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的內在動因,持續升溫的「考研熱」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風氣正在形成。然而,如果對這股考研熱潮做一番冷靜觀察,我們就能發現其中的一些問題依然讓人備感困惑 。
先以政治考試科目為例,來看研究生的入學考試。政治是每位報考者必考的一個科目,也是讓許多報考者感到頭痛的一個科目。據筆者瞭解,大多數考生複習政治的惟一方法就是死記硬背,考前衝刺,臨陣磨槍,考研過後便將複習內容忘得一乾二淨。這既無法考量一名考生的政治思想覺悟和水平,也無法考察其對政治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只不過考察了哪位考生死記硬背得更多、哪位考生對試題「押」得更准而已。從這個角度講,目前政治考試科目的內容和形式,顯然與選拔研究型、高層次人才的研究生招生目標不相符合。
而由研究生入學考試所催生出來的巨大「考研市場」,更讓人覺得變了味兒。不管是辦輔導班的還是出版輔導書的,都想方設法從「考研市場」中分得更大一杯羹,就連考點附近的旅館餐廳也會在考研期間臨時提高價碼,趁機撈上一把。有些據稱是押題特別准或者知曉命題「內幕」的輔導「名師」,每年考研之前便坐著飛機不停地穿梭於各大城市的輔導點,上一次約2個小時的輔導課,所得講課費可高達5000元,甚至上萬元。「考研族」有時候明知挨宰,卻不得不乖乖地交錢聽課。考研成了一種不輕的經濟負擔。
再以導師與研究生的關係為例,來看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我國研究生連年擴招之後,很多高校相應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設施並沒有跟上,一名導師帶好幾名研究生的現象普遍存在,六七名研究生擠一間宿舍的情況也不鮮見。有些研究生導師雖然掛著「碩導」、「博導」的頭銜,平時卻忙於各種事務,「師」而不「導」。如此情形之下,難免有些研究生放鬆自我要求,研究風氣淡薄,思考能力下降,缺乏真才實學,甚至連畢業論文也要請人捉刀代筆,或者花錢去網上買來。這樣培養出來的研究生,其質量之高低可想而知。在熱鬧非凡的考研潮流之中,包含著巨大的泡沫空洞,這怎能不讓人感到困惑和憂慮?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