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四大不良消費現象值得關注

發表:2002-09-25 18:1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日前天津召開的首屆「三綠工程博覽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厲為民等專家提醒,當前消費領域存在的四大不良現象值得關注。

  現象之一:牛奶、白酒和西式快餐增長不均衡。專家們介紹,儘管國家一直在倡導科學消費、健康飲食,並且啟動了「學生奶計畫」,但是在我國農村,牛奶消費始終上不去,就是在東部沿海地區,已經相當富裕的農民,也很少喝牛奶。我國農村平均牛奶消費量不但同發達國家差距極大,就同印度也沒法相比。

  在健康食品推廣步履艱難的同時,我國城鄉白酒、啤酒的消費量從來就遠遠高於牛奶。有數據顯示,我國人均啤酒消費量為16.7公斤,而人均牛奶消費量僅為8.8公斤。

  國外被視為「垃圾食品」的高熱量、高脂肪食品,在我國(主要是城市的西式快餐店,這些快餐店在有些省市的餐飲業中排名越來越靠前,有的甚至成了「領頭羊」)不脛而走,成為一種時髦,特別是在兒童中,培養了一大批忠實的「回頭客」,其結果之一就是肥胖兒童的比例越來越高。

  現象之二:「狗市」氾濫。厲為民說,許多城市已養狗為患,其中有不少屬於非法的豢養,它們可能給人帶來疾病和安全威脅。城市裡消費大量的「寵物食品」需要耗費許多寶貴的資源,毫無疑問,生產這些「寵物食品」,沒有淡水、土地和能源的投入是不可能的,而人們使用這些資源,就必須付出相應的「環境成本」,在環境成本上升時,社會總福利就必然減少。

  現象之三:「鳥市」和「蛇宴」火爆。鳥市的興旺,直接後果是導致自然界鳥類物種的生存危機。據悉,在自然界已經很難再看到畫眉,草原上已經很少聽到百靈鳥的歌聲,有些城市裡甚至已經看不大到麻雀的身影。一些城市的餐館裡,各種野生的蛇已經多年作為「名菜」供某些人群享受。蛇種群的減少危害生態平衡,其直接後果是造成許多地方嚴重的鼠害。

  現象之四:破壞生態平衡和物種資源。一些地區濫挖中藥材(如冬蟲夏草、甘草、雪蓮),濫掘髮菜,亂扒杜仲樹的皮,不但破壞了生態環境,造成草原退化,而且極易導致某些珍貴物種的滅絕。

  厲為民說,對比一下發達國家的消費者,他們的平均收入比我國高得多。但是,即使那些億萬富翁,他們不僅沒有吃穿山甲、娃娃魚之類的怪異念頭,甚至也不認為燕窩、魚翅有多麼不得了的「滋補」價值,所以那裡也就不存在銷售那些動物以及動物製品的渠道,也不存在提供這類「佳餚」的餐館。

  厲為民等專家說,我國的文化歷史不同於歐美國家,我們應當繼承祖先符合科學的良好飲食習慣,同時摒棄不科學甚至迷信、愚昧的消費方式。他們提倡,每個人都管好自己的嘴巴,做「綠色消費」的促進派。

(新華網)


凱迪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