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公安錯誤劃入"釋放人員" 江蘇一男子離奇蒙冤17年

發表:2001-11-16 05:0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18年前,沛縣一名年僅14歲的少年被當地公安機關錯誤地劃入「兩勞釋放人員」行列,從而被秘密地重點監控起來,以至於十多年來,該男子參軍不合格,招工不被錄用,遭受了種種不公平的待遇。直到17年後,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該男子才發現了這個驚人的「秘密」。於是,該男子憤然提起行政訴訟,向沛縣公安局索賠損失40萬元。經過長達1年多的調查審理,日前,該案一審已經審結,法院判決公安機關一次性賠償原告經濟損失6257元,並向原告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這名蒙受不白之冤長達17年之久的男子名叫焦海亭,1969年出生於沛縣沛城鎮尹莊東隊。1983年,他剛滿14歲,正在沛縣初級中學讀一年級。一天,沛縣新城派出所民警突然對他傳訊,讓他到派出所交待近期都干了哪些壞事。審查了很長時間,什麼也沒查出來後就把他放了。焦的厄運從此開始了,此後,該派出所每半年就要傳訊他二次。中學畢業後,焦海亭碰到的「釘子」更多了,1986年-1988年,焦連續三年參軍體檢合格,三次因內部監管對象被確定不合格;1986年、1987年工商、稅務、供電等部門招工,考試合格的他因有所謂的「犯罪前科」而不予錄用。1999年4月的一天,沛縣某集團被盜100臺水泵,他竟無辜地被當作嫌疑人關進了鐵籠,「反背銬」,時間長達一天一夜。

  直到1999年11月1日,焦屢遭厄運的謎底才被揭開。當時,新城派出所將焦傳到派出所,讓其填寫「撤銷重點人口管理審批表」,焦無意中發現自己的檔案中竟有「83年夥同他人盜竊判刑2年釋放回家」的記錄。隨後,焦找到公安機關要求糾正,並索賠損失40萬元。被告沛縣公安局審查後認為,對原告焦海亭以勞改釋放犯列為重點人口管理,無任何事實依據,是錯誤的,承諾將對相關責任人調查處理,但拒絕了其40萬元的索賠要求。

  沛縣人民法院審理後認為,沛縣公安局在無任何事實依據的情況下,錯誤地將被告當作勞改釋放人員重點監控了17年,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權益,應當予以賠償。但依據《國家賠償法》,國家機關只賠償直接損失,不賠償間接損失和精神損失。故法院只認定了焦為自己到處申訴而花去的6257元的車旅費、材料費及其他費用。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