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养孩子:如何让孩子远离校园霸凌(图)

作者:杨金柳 发表:2025-10-08 20:3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2025年6月28日:孩子们在东京晴空塔城的Solamachi广场喷泉中嬉戏。
2025年6月28日:孩子们在东京晴空塔城的Solamachi广场喷泉中嬉戏。(图片来源:Atsuko Tanaka/Getty Images)

作为在日华人家长,我们既要面对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也要帮助孩子在日本社会的集体环境中找到立足点。尤其是孩子上学后,难免会面临校园霸凌的风险。无论是被霸凌,还是去霸凌别人,都是身为家长最不愿看见的事情。

然而现实中,这样的情况有时并非我们能完全避免。

笔者想结合自己的观察和经历,谈一谈如何提前预防小学生校园霸凌,以及当孩子身处其中时该如何应对。

一、哪些孩子更容易陷入校园霸凌?

1.家庭中缺乏温度的孩子

很多心理学家都提过一个观点:孩子的第一个“霸凌者”,往往是父母。

那些在家里长期被忽视、经常被冷嘲热讽、或者情绪上被冷落的孩子,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更容易成为被孤立或被欺负的对象。

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不被倾听、习惯了退让、不敢表达自己的不满。

这些原因当然不能全怪在父母身上,但却是一个值得我们反思的现实——家庭的温度,是孩子抵御外界伤害的第一道防线。

2.和大家不一样的孩子

在日本这个崇尚“和”的社会中,太突出的“个性”有时会被视为“不合群”。

性格太内向或太外向、发型衣着太特别、说话方式独特、家庭条件太好或太差、长相有点与众不同——这些都可能成为别人关注的焦点。

更别说外国人、混血儿、归国子女、转学生,在某些学校环境中,都会被无形地“标签化”。

“独特”在日本社会一开始可能会成为注目点,但如果孩子能自信地做自己、又懂得尊重别人,这种“不同”反而会成为他的魅力。

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认识自己的特点,让他明白——与众不同不是错,而是一个生命应被允许展现的样子。

3.让人觉得“欺负完也不会有后果”的孩子

有些孩子看上去很懂事,其实是过早学会了压抑情绪。

父母忙于工作,孩子的需求得不到回应;被不公平对待时,他们不哭也不闹。或者单亲家庭的孩子、爷爷奶奶起主要监护作用的孩子,都显得比同龄人更乖巧懂事。

久而久之,这种“乖巧”在同龄人眼中就成了“好欺负”。

被欺负后他们不敢说、不知道可以说,或者说了也没得到重视。

这类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长的认真倾听与及时保护。

二、如何防患于未然?

“给孩子足够的爱与关注,让孩子成长为自信勇敢又善良的人。”

这话听起来老生常谈,但确实是根本。

只是现实往往复杂,很多父母也在摸索什么才是真正的“对孩子好”。

我们能做的,也许只是尽自己所能,在点滴中建立孩子的内心力量。

1.多交朋友,但更要交“真”朋友

在日本这种群体文化强的社会里,“小圈子”现象很普遍。

有朋友的孩子一般不会成为孤立的对象。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不是为了“人多势众”,而是让他们体会到互相支持与被需要的感觉。

哪怕只有一两个真心朋友,也能成为孩子在学校里的“安全岛”。

2.拥有被看见的能力

在学校生活中,“存在感”往往是最好的保护。

孩子有特长,就更容易被看到、被认可,也更容易交到朋友。

这里说的“特长”不是跳舞、钢琴、高尔夫那类长线培养,而是日常在学校经常被用到的技能:

比如游泳、习字、绘画、手工。

这些技能经常被拿出来展示,会让孩子更容易融入集体。

特别是我们在日华人的孩子,语言方面难免不如日本孩子地道,所以更要在其他方面建立信心。

一个经常被看到、不容易被忽视的孩子,一般不会成为被欺负的对象。

3.练一点“防身”气场

再有就是可以学点看似厉害的防身术,比如空手道。

我们大人知道那多半是礼仪和形式,但在孩子们的世界里,这种“会空手道”的形象,能让人觉得“不好惹”。

这不仅仅是防身,更是一种气场。

笔者的儿子曾在班级里阻止过同学被霸凌的事件。

小朋友们碍于他“会空手道”、人缘又好,事情也就没有继续发展下去。

所以说,学习防身术不仅仅是学打人,更是学勇气与正义感——敢于站出来阻止不公,这种气场本身就能让霸凌远离。

三、如果此刻正身处霸凌,该如何自救?

如果孩子已经不幸卷入霸凌中,首先要让他明白:

你不是坏孩子。

别人欺负你,是他们做错了。

你有权利被温柔对待。

家长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相信孩子。不要说“是不是你先惹人家了”、“为什么只欺负你”,而是先倾听。

即使自家孩子确实有不对的地方,也不要揪着错处当成自己逃避处理事情的理由。

最简单的方法:放学时去接孩子几天,最好结伴同行。

看到欺负孩子的小朋友时,可以礼貌地问一句:“你是哪个班的?”或“你叫什么名字?”

语气保持温和,不带责备,这样反而能起到更好的震慑效果——让对方知道:“我被记住了,原来他爸爸妈妈在意他。”

这种方式对多数霸凌事件都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如果遇到比较棘手的情况,也可以考虑直接与对方家长沟通(不进门)。

多数家长在得知情况后会有所约束,事情往往能因此结束。

但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少数家长可能反应强硬,这时需保持冷静,避免事态扩大。

还无法奏效,就只能记录事件经过、联系老师、必要时联系教育委员会。在日本,学校有义务处理霸凌事件,家长也有权利要求保护措施。学校常想息事宁人,不够强硬就会不了了之。若要求教育委员会介入监督,学校通常会更加认真地处理。

不过,如果事情闹得太大,孩子可能因此被孤立,甚至需要转学,这点家长也要提前与孩子沟通、做好心理准备。

整个过程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他并不孤单,有大人在身后。

尾声

我们无法控制别人的孩子,但我们可以教育好自己的。

一个被爱滋养、被认真倾听的孩子,不容易成为加害者,也不会轻易被伤害。

让孩子懂得尊重别人、珍惜友情、勇敢表达自我,

这就是父母最好的“防霸凌教育”。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