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命赋》心境自明(图)

发表:2025-10-08 15: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明代周臣所绘《渊明赏菊图》
明代周臣所绘《渊明赏菊图》。(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知命赋》,是一篇充满了人生哲理的短文,它来自文人梁之永所著《穷通刍论》中的相关章节,由于广为流传,《知命赋》已成为寄讬人生态度、启发心灵的现代经典散文之一。

“天地茫茫,世事沧桑,生命无常,何须奔忙!烦嚣俗尘,逐利追名,殊不知穷通有数,祸福缘定。叹秋霜月夜,长城犹在,皇陵宫寂,邺城台荒,无非似戏如梦空一场。

前也悲凉,后亦彷徨。劝君乐天且知命,淡守本分,休道是非及荣辱,莫论兴衰与成败。顺自然,循定律,他唱罢来汝登场,可谓荣华草头露,富贵花上霜。

芸芸众生终化尽,得失不必挂心肠,管什么地久天长,说什么万古流芳。闲时泊处,诗书消忧,诵几句《归去来辞》,歌半曲《一生何求》。

寄乡村故里,居前树下,惜此际好时光,邀知己良朋,畅尽樽前酒一觞。观潇潇落叶随金风,青山伴夕阳。”

《知命赋》以“天地茫茫,世事沧桑,生命无常”起笔,开篇便点出全篇主旨:世事无常,生命有限,唯有知命方能安然。作者从历史的兴衰与人间的浮沉中,体悟到命运的规律与人生的虚幻。他借古迹“长城犹在,皇陵宫寂,邺城台荒”,来象征权势的消散与繁华的覆灭,暗示人间一切功名利禄皆如梦幻泡影。

中段转入劝诫之语,提出“乐天且知命,淡守本分”。这既体现了儒家知命的豁达精神,也有道家顺应自然的潇洒心境。作者并不主张消极避世,而是倡导一种“看破而不放下、顺命而不认命”的人生态度。句中“荣华草头露,富贵花上霜”,以自然意象喻人事盛衰,清新而警醒,意象极为高妙。

末段笔触由理入情,由思归境。作者写“闲时泊处,诗书消忧”,以读书吟咏、友朋对饮的闲逸生活,展现其心灵的安顿。此处“归去来辞”与“一生何求”的并列,产生了古今交融的精神共鸣,既有陶潜的超然,又含现代人的淡淡无奈。结尾“青山伴夕阳”,一语收束,余味悠远,寓意人生虽近黄昏,然心境自明。



责任编辑:舒和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