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蒋介石与毛泽东的遗言有何不同?(组图)

作者:禾子编辑整理 发表:2025-04-09 09: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4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孙中山和蒋介石。(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孙中山、蒋介石和毛泽东,各自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主导了中国的命运,他们的遗言是什么?他们面对生命终结时的心境又如何?

孙中山临终低呼:“和平……奋斗……救中国”

1925年3月1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孙中山已至生命垂危之境。宋庆龄扶着孙中山颤抖的手,在他的《政治遗嘱》和《家事遗嘱》上签字。这天同时签署的,还有一份致苏联遗嘱。

孙中山的病情从1924年底开始恶化。1925年1月26日,他在北京饭店接见各界代表,虽已病重,仍强打精神演讲,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公开演讲。病情急转直下后,他被送至协和医院诊治,医生诊断为肝癌晚期。

在病榻上,孙中山要求人将他的建国大计整理成遗嘱。当时完成的遗言共有3份,分别是《政治遗嘱》(即后来的《国父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联政府书信》。前两份遗嘱由孙中山口授,汪精卫笔录;《致苏联遗书》则是由孙中山以英语口授,由戴传贤笔录。

他的《政治遗嘱》这样写道: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在《家事遗嘱》中,孙中山对家人表达了希望,要求家人效法他继续为革命努力奋斗,并且要信赖上帝。

孙中山曾在遗嘱中表示:“我是一个基督徒,我死后照基督教仪式,从简办理安葬。”

弥留之际,孙中山断断续续、用微细的声音轻轻吐出的最后七个字是:“和平……奋斗……救中国”。这七个字浓缩了他的一生。

3月12日上午9时30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终年59岁。


孙中山要求人将他的建国大计整理成遗嘱。(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3月19日上午,宋庆龄、孙科在北京协和医院礼堂按基督教仪式,为孙中山举行家庭葬礼。19岁时,孙中山受洗成为基督徒。临终之前,他曾清楚的表示,他希望人们知道,他是作为一个基督徒而去世的。

葬礼由燕京大学神学院院长刘廷芳牧师主持,广州政府司法部长徐谦和孔祥熙先后致悼词。葬礼之后,孙中山灵柩被移往中央公园社稷坛大殿。

从上午10时起,闻讯而来的各个团体、学校以及中外送殡人士已逐渐前往。从协和医院到中央公园,一路上全站满了人。

蒋介石最后遗言:“反攻大陆……解救同胞……救中国……”

蒋介石
蒋介石。(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蒋介石晚年经历了多次健康问题。1969年,他曾遭遇严重车祸。1972年,他因肺炎住院。1975年初,蒋介石健康状况急剧恶化,心肌梗塞和尿毒症并发,多次住进台北荣民总医院。

蒋介石于“中兴宾馆”陷入半昏迷状态后某日,侍从医官察觉蒋介石口中念念有词,声音十分微弱,而且蒋的宁波口音不好懂,侍从医官立刻请值班的侍从副官翁元。

翁元耳朵贴近蒋介石嘴巴,仔细听了一两分钟后告诉医官,总统说的是:“反攻大陆……解救同胞……反攻大陆……救中国……反攻大陆……救中国……”。

蒋介石的正式遗嘱开头写道:“自余束发以来,即追随总理革命,无时不以耶稣基督与总理信徒自居...”

在他的遗嘱中,还有这样的嘱讬:“我死后,棺不入土,朝着北京的方向摆放,等到两岸统一,再移葬于南京中山陵之侧。”

1975年4月5日凌晨,蒋介石在台北士林官邸去世,享年88岁。根据他的遗愿,他的遗体暂不入土,而是安放在慈湖的蒋介石陵寝,等待两岸统一后再移葬南京。

在台湾,蒋介石被尊称为“蒋公”或“总统蒋公”,他的逝世对当时的台湾社会和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

毛泽东最后的话:“我很难受,叫医生来。”

毛泽东晚年饱受多种疾病困扰,包括肺气肿、心肌梗塞和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渐冻症)等。1976年初,他的健康状况显著恶化,多次呼吸困难,心脏功能也逐渐衰竭。

1976年6月初,毛泽东突然心肌梗塞,差一点去“见马克思”。经过医生护士全力抢救,这才脱离险境。

大抵自知余日不多,而且担心心肌梗塞再度突然发作,趁神志尚清楚,毛泽东在1976年6月15日,召见了华国锋、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王海容等,作了临终嘱咐式的谈话。

毛泽东讲话已很吃力,口齿不清,但思维尚不错。毛泽东说:

“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八十多了,人老总想后事,中国有句古话叫盖棺定论,我虽未盖棺也快了,总可以定论吧!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对这些事持异议的人不多,只有那么几个人,在我耳边叽叽喳喳。无非是我没有及早收回那几个海岛罢了。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这两件事没有完,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怎么交?和平交不成就动荡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风了,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注:《中国共产党执政四十年》,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版。)


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谈判上。(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毛泽东这番话,是对自己的一生作了总结,对“交班”作了交代。对于老毛干的第一件事,虽然他确实是与蒋介石缠斗了几十年,但所谓的“抗战八年”老毛是到临死前还是不愿对他的手下干将们说真话。

1976年9月,毛泽东的病情急转直下。9月8日晚,他的生命已到了最后时刻。

19点10分时,毛泽东的呼吸急促起来。他在生命接近尽头时,要身边的小护士孟庆云为他读《恨赋》、《别赋》和《枯树赋》,沉浸于“此树婆娑,生意尽矣!……桂河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昔年种柳,依依江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悲情中,老泪纵横,心境凄凉。

孟庆云走过来,低头给毛按摩胸部。毛泽东用很低的声音对她说:“我很难受,叫医生来。”这是他留在世间的最后一句话。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毛泽东停止了呼吸,终年83岁。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