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中山商圈景象。(图片来源:中央社)
【看中国2025年2月24日讯】(看中国记者卢乙欣综合报导)教育部近日宣布禁止国内大学跟中国3所隶属统战部的学校交流。人权卫士林生亮表示,早就应该这样做,但对于在中国的台籍干部来说,势必造成不小困扰,政府必须提供协助;文史学者徐全则强调,唯有让教育回归非政治化状态,才能消除两岸民众间的误解与对立。
中国隶属统战部的学校 教育部:禁止国内大学与之交流
根据央广报导,教育部长郑英耀20日在全国大专校院校长会议上宣布,教育部禁止台湾的大学跟隶属中国统战部的广州暨南大学、福建华侨大学、北京华文学院等3校合作或交流,即日开始也不采认这三校学历,但不溯及毕业校友及目前的在学生,未来还是会采认他们的学历。
教育部表示,目前约有600名台湾学生在华侨大学就读,暨南大学则约有1,500人,如果有学生想返台就读,教育部将协助转学。
总统赖清德也在会上呼吁,希望各大专校院与中国进行交流时,能存有风险意识,共同保护国家核心关键技术与科研成果,共同守护民主及维护台湾的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安全。
郑英耀下午在记者会上重申,此项禁令生效日期就是2月20日,如果有台湾人在20日之后前往就读这3所学校,学历将一律不被台湾采认。他进一步说明,过去台湾从未采认华侨大学及北京华文学院的学历,因此只有2019年改为隶属中国统战部的广州暨南大学的学历采认会有问题。
由于中国政府于2019年之后,就不再公布台湾学生在中国就读的人数。对此,郑英耀坦言,中国当局既然不公布,台湾当然难以掌握每一年到底有多少高中生前往中国就学。
位于南投县的国立暨南国际大学,过去曾与地处广州的暨南大学、华侨大学有过交流。对此,暨南国际大学校长武东星接受媒体联访时说,校方会依照教育部规定办理,全面检视这几间学校的合作备忘录内容,并把这些学校从海外交流的推荐学校目录撤下,相关处理后续将回报教育部。
台湾大学校长陈文章则表示,台湾的大学跟中国的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应该抱持着对等和开放的态度;但若有国安或是政治上的考量,大学应该要考虑到国家的立场。
陆委会副主委梁文杰20日下午在例行记者会上指出,中国统战部之所以办学,自然有其政治目的,因此希望台湾学生如果真的要赴中国求学,还是选择就读教育体系下,以人才培育为目的的学校。
梁文杰指出,近期确实发现有台湾的居间代办公司,采取较低的入学标准,在台湾为上述三所学校进行强力的招生,目前入学人数也出现异常的增加,这现象让人有所疑虑。
针对是否担心中国当局进行反制,梁文杰回应,目前台湾承认学历的中国学校有150多所,此次的三所学校中,华侨大学、北京华文学院是本就没有承认,新增的仅有暨南大学,影响不大;未来也不会无限上纲的扩大禁止范围,仅针对有问题状况进行处置。
禁止跟隶属中共统战部的学校交流 学者:这项决策是“宜早不宜迟”
旅居荷兰的“中国人权问责数据库”创办人林生亮表示,当年中共在经济壮大后,投入全部资源在教育、文化等层面,针对台湾等民主国家进行渗透,因此在面对极权中共,这项决策是“宜早不宜迟”,政府早就应该这样做,且该政策从长远来看,对台湾政治安全与经济文化安全都非常好。
林生亮表示,学者李酉潭建议台湾应该设立“知共中心”,此次禁止跟中国统战部学校交流的措施,相当于是迈出了这一步。
他强调,共产党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像它们已经给台湾人发身份证,透过这些事情可想而知,在世界民主国家,教育本身独立的,但在中国,情况就不一样了,中国的教育、文化都是共产党统治的、垄断的。
林生亮表示,广州暨南大学是较好的学校,又位于广东,相对较为开明,但习近平上台后就已变调,如今每所学校都有党支部,各校校长与常务副校长都是党委,遇上重大问题就由几位党委讨论后定案,因此能够驾轻就熟的完成党或统战部交代的任务。
提及目前共有2,100名台湾学生就读华侨大学与暨南大学,林生亮对于人数之多感到惊讶,但他认为,实际就学人数会超过这数字,因为一些人不是以留学模式前往就读。
林生亮也提醒政府能“将心比心”,因为推出这项决策,一定会有学子遭受冲击,说不定有人刚办好就学手续,却要面临学历不被采认的窘境,而这些学生可能是父母经商等原因,才选择就读这些学校;另一方面,即使在学生与毕业生的学历仍被采认,但相信文凭的含金量已打折扣,因此,政府有责任与义务进行疏导与协助。
专长中国近代史的香港城市大学哲学博士徐全则表示,中国这三所隶属统战部的学校,过去隶属国务院侨办,属于华侨类大学,主要招生对象是台港澳及海外的华侨华人,相当于台湾的侨委会办大学,但现在已是统战部管辖,反映中国政局出现很大变化,在过去10年,中国党政机构的设置开始强调党位于第一位,以党领政。
徐全观察到,欧美国家与台湾对中国大学的防范重点不同,美国是将重点摆在理工科、军工类的学校,台湾则比较介意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统战活动,因此针对隶属统战部的学校与机构,会特别小心且高度敏感。
不过,徐全认为,两岸之间应该要有合法与有序的交流,还是要继续正常往来;唯有交流才能消除两岸民众之间的误解与对立,应该让教育与观光回归非政治化状态,对两岸有促进作用。
徐全指出,两岸交流的本质,不应该仅仅是官方的行礼如仪,见个面、握个手、碰个杯、吃顿饭,这样是没有意义的;尤其在国民党时代,对两岸交流的定义变成了两岸菁英或政商或权贵的交流。
徐全强调,两岸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应该是两岸人民的交流,因为人民是非常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人,应该是透过观光、经贸、学术等方面的交流。至于学术交流并非是选出一群非常菁英的人访台。他认为,真正的学术交流是能够全方位的跟对方不同阶层、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明白大家的差异在哪里,想法为何会不同,如此才能够更加理解对方。
徐全强调,交流的最高境界是能够尊重彼此差异,“和而不同”,而不是想着要使用一种交流方式来让对方接受自己的看法,当逐渐出现换位思考的情况,两岸之间的敌对与仇视情绪才会大幅度降低,这样的交流才有意义。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