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圖片來源:公用領域薛劍X平臺)
【看中國2025年11月12日訊】一、戰狼的復活
戰狼並非一夜之間突然出現。它誕生於「大國外交」的培養皿。自2013年起,習近平不斷強調「敢於亮劍」,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東升西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2019年中美貿易戰爆發,他要求外交官必須在國際輿論戰中「強硬應對」。外交系統迅速將「兩個維護」落實到位,以「強硬、對抗、鬥爭」的姿態亮相世界。
從那時起,「責任全在美方」、「一切後果由美方承擔」等戰狼語言層出不窮。「911事件殷鑒不遠,美方不要好了傷疤忘了疼」、「(五眼聯盟)小心眼睛被戳瞎」等句子,居然出現在外交場合。外交官們置禮儀於不顧,公開辱罵西方政要與媒體,甚至在英國街頭毆打香港示威者,把吳京電影《戰狼》的姿態搬進現實,讓全世界大跌眼鏡。
疫情期間,是戰狼外交的頂點。趙立堅在推特上暗示「可能是美軍把病毒帶到武漢」,一語震驚世界。2020年底,他又發布諷刺澳大利亞軍隊的血腥漫畫,被澳洲總理莫裡森譴責為「侮辱國家的圖像宣傳」,北京的回應卻是:「這是揭露真相。」外交從此淪為情緒表演,嘶吼取代理性,挑釁取代溝通。
其後果是,西方媒體稱之為「恐嚇外交」、「霸凌外交」。歐盟、加拿大、日本、澳洲相繼收緊對華政策,孔子學院被關閉,投資協議被擱置,中國的國際形象跌入冷戰以來的最低谷。而在國內,這種「硬氣」卻被塑造成民族復興的象徵——戰狼外交成了內宣樣板,讓被管控的民眾相信:「全世界都在嫉妒中國的崛起。」
2021年,面對外交孤立,習近平下令「講好中國故事,改進國際傳播,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國家形象。」外交部語氣一夜轉柔,趙立堅被調離,「嘶吼」換成了「開放、包容、合作共贏」。但這種退卻只是戰術性隱身——不是反思,而是蓄勢。
如今,它回來了。釜山的「川習會」讓中共重新找回「強硬能換紅利」的幻覺,王毅再次舉起戰旗:「敢於鬥爭,善於鬥爭。」這不是個別外交官的失態,而是體制的必然延伸。當一個政權把外交當作意識形態戰場,「戰狼」就不再是比喻,而是制度產物。戰狼外交的復活,標誌著中國對世界態度的徹底反轉:它不再追求理解,而是要求屈服;不再解釋自己,而是威脅別人;不再面對問題,而是製造敵人。這場復活,不僅是外交風格的變異,更是一個政權走向孤立與崩壞之時的最後瘋狂。
二、釜山的交易與四中全會背書:強硬的底氣從何而來
釜山會晤,讓中共嘗到了「強硬換紅利」的甜頭。美方放寬部分關稅、恢復大豆進口,而中方只象徵性地「擰松稀土閥門」。表面看似重啟溝通,實則是算計與反算計的較量。華盛頓希望確保稀土供應、限制芬太尼出口,並在大選前壓低通脹;北京則意圖驗證「強硬」是否依然奏效。外交從來不僅是外交;在極權體制中,它更是一場對外威懾、對內取悅的表演。每一次會晤,既是利益交換場,也是制度自信的假面舞會。
在北京看來,釜山的「重啟溝通」證明了一個結論——「強硬有用,訛詐有效」。只要足夠咄咄逼人,對方終會退讓。這一幻覺,成為戰狼外交復活的催化劑。
不久之後召開的四中全會,為這種錯覺提供了政策背書。公報提出「邊鬥爭、邊備戰、邊建設」,要求全黨「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將對外強硬正式納入國家戰略語言。王毅的講話,正是外交系統對這一精神的效忠宣言。他那句「以箭在弦上的備戰姿態和不畏強權的堅定意志,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不僅是一段外交辭令,更是一份軍事化的行動綱領。外交,不再是溝通的藝術,而是備戰的信號彈。
三、薛劍事件:戰狼的集體復活
11月7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國會聽證會上表示:如果台海爆發武力事態,日本可能視為對本國安全的直接威脅,不排除自衛隊「訴諸武力」。次日,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在社交平臺發文,語帶殺氣地寫道:「對於那些突然闖入的骯髒頭顱,我只能毫不猶豫地斬斷。你準備好了嗎?」
此言一出,日本輿論嘩然,被普遍視為對首相的暴力威脅。數小時後,薛劍刪帖,但截圖早已在中外網路瘋傳。外交官的嘴,本應是橋樑,如今卻成了武器;外交語言,被訓練成意識形態的刀刃。從王毅到薛劍,戰狼實現了全面復活——從部長的「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到領館官員的「斬斷頭顱」,同一套暴力語言在體制內層層複製、向下傳導。外交,不再是打太極,而是四面揮拳。它用侮辱取代辯論,用恐嚇掩蓋無能,用暴力姿態偽裝信念。極權打磨的不只是嘴炮,更是一艘企圖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外交戰艦。
四、外交口發布「戰備動員」,是巧妙的風險轉移
按理,戰備動員應由國防系統宣布;但如今,卻由外交部率先高喊「箭在弦上」。這種操作,既是巧妙的風險轉移,也是雙贏的表演:對外,用模糊威脅試探對手底線;對內,點燃民族主義情緒,轉移公眾視線。外交話術軍事化,變成一種可進可退的政治語言——既能製造恐懼、逼對方就範,又能塑造「強硬無畏」的國家形象,作為對內的動員工具。在這種語境下,語言不再只是談判的工具,而成了准武器:可以震懾、試探、掩蓋失敗,甚至在必要時,替代實際行動。
五、困獸外交:從斷現金流到備戰信號
戰狼外交的回歸,並非力量的展示,而是虛弱的回聲。外交部高喊「箭在弦上」,總領事叫囂「斬斷頭顱」,而國內,卻頻頻傳出財政告急的信號。
河南新鄉宣布醫保「斷現金流」,居民門診限額報銷五十元;論壇上,學者提議推行「老年房產倒按揭」,讓老人以最後一套房為國家輸血。體制在對外揮舞鐵拳的同時,對內開始清點口袋裡的每一枚硬幣。
經濟衰退與財政枯竭,讓中共越來越依賴「鬥爭語言」來製造力量幻覺。戰狼外交的囂張,正是困獸猶斗的直接反應:它把對內的焦慮投射為對外的強硬,用「敢於鬥爭」掩蓋無能,用「備戰」話術延遲崩潰。
2025年的「9.3閱兵」,是這種幻覺的頂點。邪惡軸心領導人併肩登上天安門城樓,畫外音喊出:「核導彈打擊範圍覆蓋全球。」那場閱兵,不是自信的展示,而是末日的表演。
當財政崩塌、醫保斷流、老年房產被視為可支配資源時,外交強硬就成了虛弱的化妝術——一邊現金斷流,一邊戰狼外交。它越高喊「敢於鬥爭」,越說明它已經無力溝通;越揮舞鐵拳,越顯得極度心虛。
来源:北京之春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