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吃栗子,補氣又暖胃。(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在我的家鄉,每到秋天,街頭便飄起糖炒栗子的香氣,那股甜香混著熱氣與焦糖味,成為記憶中的溫暖。北方人,秋天的飯桌上總會出現一鍋醬香栗子雞。家裡老人也常說:「秋天吃栗子,補氣又暖胃,整個人才有勁兒過冬。」
栗子是中國最古老的樹種和果實之一。《禮記》有言:「以栗易黍,以表敬心」,說明栗子在古代不僅是食物,也常用於祭祀。早在周朝以前,栗樹就已被廣泛栽培,《說文解字》亦記:「栗,木實也。」在北方,栗子更是重要的糧食來源之一。它堅實、耐貯、可蒸可煮,既充飢又慰心。
相傳周武王伐紂途中,軍糧告急,姜太公便以栗磨粉蒸餅,以充軍食,助士卒渡過困境。後人因此有了典故「戰慄」。這個典故的本意並非「恐懼」,而是紀念那場「以栗為糧」的堅韌與智慧。
歷代醫家亦推崇栗子的滋補功效,稱之為「腎之果」。《本草綱目》載曰:「栗,味甘性溫,入脾、胃、腎三經,補腎氣,健脾胃,強筋骨。」自古民間常以烹栗養身,謂能暖腹益氣,為秋冬補食之佳品。
古人深諳時令之道,秋冬之交,常以栗煮羹、燉雞、入粥。栗子味甘性溫,既能暖中益氣,又安補而不燥。《隨園食單》中亦記載,栗與禽肉同燉,「和而不膩,健而有味」。它在寒涼時節成為居家養生與節氣食補的重要食材。
現代營養學的研究也印證了古人的經驗。栗子富含澱粉、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以及維生素C,並含鈣、磷、鐵等多種礦物質,具有補能、養胃、健脾與改善血管彈性的功效。對氣候轉涼時,易感疲倦或手腳冰冷的人群而言,栗子是一種天然且溫和的能量來源。
家常醬香栗子雞
栗子雞是一道溫暖的家常菜。(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材料
雞腿肉500克、熟栗子200克、生薑片5片、香菇3朵、醬油2杓、黃酒1杓、冰糖少許、味噌(或蠔油)半匙、水適量。
做法撇步
1.雞腿切塊焯水,去腥備用。
2.鍋中少油,小火炒冰糖成淺琥珀色,倒入雞塊快速翻炒上色。
3.加黃酒、醬油、薑片、香菇、水,蓋蓋燜二十分鐘。
4.再放栗子與味噌,繼續燜十分鐘,讓醬香滲入栗子。
5.最後開大火收汁,直至醬汁濃稠包裹每塊雞肉。
家庭小經驗:
栗子最好用熟栗子,可以蒸熟後去皮,多一道手續但口感更綿軟;
醬油可用生抽、老抽各一杓,色澤更亮;
味噌(其實南方人用蠔油也不錯)是點睛之筆,使醬香更厚重。
當秋夜漸涼,鍋中咕嘟作響,香氣一層層升騰,雞肉酥爛,栗子糯甜,那一刻,總讓人心安,也想起母親當年守著灶臺,提醒準備圍桌吃飯的家人:慢一點,好好吃飯,才能好好生活。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