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戰斧震撼普京 俄羅斯會否抛棄北京(視頻)

作者:陳靜 發表:2025-10-18 16:2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以哈停火之際,川普突然把國際焦點拉回歐洲戰場,他公開宣稱下一步要結束俄烏戰爭,並首度暗示可能向烏克蘭提供戰斧巡弋導彈(Tomahawk)作為「談判槓桿」。這不是單純的軍事援助,而是一個極其明顯的地緣政治信號:美國準備把戰斧從武器庫搬上談判桌,逼普京做選擇,也逼北京表態。

弔詭的是,克里姆林宮非但沒有火冒三丈,反而罕見釋出「歡迎談判」的訊息。俄羅斯發言人佩斯科夫語氣低調,稱俄方「對和談持開放態度」,同時卻警告說:若戰斧真的給烏克蘭,那就是危險升級。這等於是一句話道破了真相:戰斧不只是武器,而是川普用來撬動全球力量版圖的「外交炸藥」。

川普的戰斧戰略 逼普京還是震懾北京?

川普為何此時點名戰斧?他的戰略不難解讀:逼迫俄羅斯重新評估成本:川普公開指出,俄國經濟已出現汽油長隊等困境,警告可能崩潰,同時宣稱印度承諾停止購買俄油。這一連串動作明顯針對普京施壓,迫使俄方在戰場與外交桌上衡量代價。戰斧在這裡不是單純武器,而是直接將「戰略不確定性」轉化為談判槓桿。

拆解中俄戰略聯盟:背後的核心目標,其實不是單純幫烏克蘭,而是打散北京對俄羅斯的支撐。川普讓普京面臨兩難:是繼續依賴中國,還是妥協美國以換取經濟與外交喘息?這是一種典型「高壓外交」手法:先用軍事可能性施壓,再以和平做誘餌。

測試國際盟友立場:若美國真的動用戰斧,會迫使歐盟、北約以及亞洲盟友重新調整對俄烏政策,甚至重新考量能源、經濟合作等長期利益。戰斧不只在烏克蘭戰場發揮效應,更在國際談判桌上製造心理壓力。

戰斧能否決定戰局?專家觀點解析

戰斧巡航導彈的技術屬性確實令人咋舌:射程可超1500公里,可精準打擊俄羅斯後方基礎設施、指揮中心、彈藥庫;低空飛行、抗干擾能力高,提升突防與命中率;即時戰略心理效應,可破壞敵方補給線與士氣。

然而,多數戰略智庫分析指出,戰斧只能是重要變數,而非決定性勝負手。理由包括:戰術效用有限:僅能在局部戰線造成短期影響,無法徹底改變戰爭整體態勢;配套支援受限:長程巡航導彈需要穩定情資、後勤、發射平臺及電子戰支援,缺一不可;政治與升級風險高:俄方已明言,一旦美方提供長程打擊武器,將視為嚴重挑釁,可能採取報復行動。

換言之,戰斧是一把槓桿,不是萬靈藥;它的真正價值在於提升談判籌碼、施加心理與戰略壓力,而非單靠武器改寫戰局。

俄羅斯的回應 表面低調 暗潮洶湧

克里姆林宮對川普表態保持低調,但同時也釋放微妙信號:願意尋求結束戰爭的辦法,以回應國際壓力;強調經濟儲備穩定,暗示短期內不會被外部言論或軍事威脅撼動。這樣的説法到惹人懷疑,之前有評論説,俄羅斯已經出現了能源危機,或真面臨能源崩潰的局面。

川普聲稱印度承諾停止購買俄油,並暗示下一步要「讓中國也這樣做」。實際上,印度並未立即給出書面確認,能源供應鏈運作複雜,短期難以完全切斷俄油輸入。

然而,川普此舉揭示核心戰略意圖:將俄羅斯拉出對中策略依賴,同時對中國施壓。戰斧成為向普京施壓的工具,但真正的焦點其實是北京,川普想讓中共重新評估俄烏戰爭對其戰略布局的影響。

可能的三種戰斧使用策略

1、階段化供應+同步外交壓力:美方承諾但不立即交付,設定條件觸發;同時啟動協力廠商斡旋。

→可能迫使俄方回到談判桌,但仍有升級風險。

2、立即大量供給

短期提升烏克蘭深遠打擊能力,但可能激怒俄方採取報復行動,導致地區升級。

3、不供給,只推外交

美方主打談判策略,將談判壓力最大化;風險是若俄方不妥協,烏克蘭可能失去戰術翻盤機會。

戰斧的出現,讓俄烏戰爭和談桌出現新的變數;川普透過軍事可能性施壓俄羅斯,也同時測試北京的戰略耐心。這場國際棋局中,每一步都是心理、軍事與經濟多重壓力的結合。答案,將在未來數月的外交與軍事行動中揭曉。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