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中國北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中)、俄羅斯總統普丁、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等人出現在天安門廣場的大螢幕上,出席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暨二戰結束80週年的閱兵式。外國記者不得拍攝主席台上的領導人。(圖片來源:Photo by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9月10日訊】以中共為核心的地緣分贓
透視九三閱兵軍事秀背後的外交意涵。細看習近平在紀念活動前後,分別與俄羅斯總統普丁、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到北韓領導人金正恩進行會談,習近平不斷重複的關鍵詞——「全球治理倡議」。而這個倡議擺在會談核心,並且獲得三方公開背書。
習近平高舉「更加公正合理」、「反霸權」、「多邊主義」的口號,但拆解後不過是以中國為核心的地緣分贓。他所謂的「全球治理倡議」,其實是中國拉攏志同道合政權,建構一個「彼此護航」的政治網路。這些政權有一個共通點:都在區域內懷抱領土野心,卻又面臨西方自由陣營的挑戰。
俄羅斯以侵略烏克蘭挑戰歐洲秩序,靠武力重劃邊界。
伊朗透過代理人組織在中東四處點火,意在擴張地緣影響力。
北韓以核武與飛彈恫嚇,換取國際談判籌碼。
中國則在台海、東海、南海強勢出手,試圖改變現狀。
中共想當假秩序供應者
這次四位領導人在北京同框,讓人看到了一個新的組合:中、俄、伊、朝。它們不是過去冷戰時期的軍事同盟,而是一種鬆散卻有強烈共識的「威權四人幫」。當習近平高呼「武力不是解決分歧的方式」,高舉「全球治理」是為了合作發展,刻意塑造中國成為主心骨,扮演自我想像中的「秩序供應者」,試圖用「命運共同體」的包裝,把彼此的利益合理化,在國際場合上相互唱和背書。
中共「秩序供應」兩層意涵
第一,習要告訴內部人民,中國不是孤立,而是有夥伴相挺的「另一種國際秩序」。
第二,習要向外界傳達,中國不是挑戰者,而是建設者。只是,這種建設不是以規範、制度與合作為核心,而是以分贓、交換與默契為基礎。
武力輸出是威權四人幫共同語言
這樣的「威權四人幫」,正是中國想要對抗西方自由陣營的替代敘事:一種看似多極,實則以中國為軸心的「威權共治」。
值得注意的是,這四國表面談合作,實際上最大的共通語言就是「武力輸出」。
普丁需要中國支持,來緩解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的壓力。
伊朗靠軍事代理人干預中東,來擴張其地緣半徑。
北韓則持續以核試與導彈展示存在感。
中國對臺灣、東海與南海的軍事衝撞,早已成為印太安全的最大挑戰。
當「威權四人幫」在「全球治理」的名義下抱團,本質上就是一場「暴力共謀」,互相庇護彼此的擴張與挑釁。
拆穿中共的假和平幻像
習近平選在九三這樣的歷史節點,與三國領導人併肩,正是要進行「歷史正當性」與「現實合作」的雙重綁定。對內,將二戰的勝利敘事收編為「中國是和平守護者」的象徵;對外,將「中俄伊朝」包裝為「全球治理力量」的另一個新選擇。然而,這種敘事只是一種假象。它無法掩飾一個事實:這四國沒有真正的規範治理能力,他們只會武力恫嚇、破壞和平,他們只想統治,而非治理。
對臺灣而言,這樣的組合更凸顯我們所處的險峻環境。中國要製造新的戰略縫隙,把台海議題包裝為「多極合作」下的一環。對民主世界而言,挑戰也愈來愈清楚:如何在面對以武力為黏合劑的「威權四人幫」時,不被其假和平敘事所麻痺。
九三閱兵過去了,但留下的不是隊列表演,而是威權合影。中國藉此宣示自己要當「秩序供應者」,但真正的秩序是制度與合作的累積。當中國不斷強調「全球治理倡議」時,我們要看穿其背後的本質:這是以中國為核心的「威權四人幫」,它們輸出的不是和平,而是動亂;不是規則,而是分贓。
臺灣必須率先拆穿這種假和平幻像,讓國際看清這場威權合影的本質。
(本文為《上報》授權《看中國》轉載。原文鏈接)
来源:上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