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綏軍抗戰 綏遠抗戰(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看中國2025年9月5日訊】長期流行的一種觀點宣稱,中國取得了抗戰全面徹底勝利。2007年,筆者在專著《中國離現代化有多遠——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宣言》一書(第10頁)中指出,中國抗戰勝利既不完全也不徹底,並給出了說明。以下十個方面史實可以說明,中國抗戰勝利確實有一些遺憾,不能說是完全徹底的勝利。
壹 十方面史實
1.中國沒有獲得日本戰後賠償
2.外蒙古丟失
3.唐努烏梁海丟失
4.硫球丟失
5.釣魚島丟失
6.東北被洗劫一空
7.蘇聯掌控中東鐵路權益
8.旅順和大連被蘇聯強佔
9.中國派軍駐紮日本沒有實現
10.中國失去對朝鮮半島影響
1945年8月15日,《大公報》頭版報導《日本投降矣!》
貳 原因分析
上述十方面的史實,既有外部因素,也有中國自身因素。
(一)外部因素
中國作為戰勝國,沒有享受應有的尊重,主要就是蘇聯因素,也就是外部因素。例如,1944年,國民政府在豫湘桂戰役中遭遇了嚴重失敗。此次潰敗不僅在國際上擴大了蘇聯對遠東地區的野心,也促使美國對蘇聯做出了妥協。1945年2月,在雅爾塔舉行的美英蘇三國領導人會議上,美國同意了蘇聯的無理要求,並迫使國民政府在協議上簽字。而外蒙古丟失,正是在沒有中方參加下,蘇美英三國在蘇聯雅爾塔私下簽訂的關於日本協定(雅爾塔協定)的重要內容。
雅爾塔協定,為促使蘇聯對日作戰給出的條件。包括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狀須予維持;大連商港須國際化,蘇聯在該港的優越權益須予保證,蘇聯之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須予恢復;對擔任通往大連之出路的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應設立一蘇中合辦的公司以共同經營之。
作為出兵對日戰爭的代價,斯大林在協定中開出了獅子大開口的條件。為此,在得知協議內容後,1945年7月,蔣介石派遣宋子文、蔣經國等要員組團前往莫斯科,試圖說服斯大林政府在東北及外蒙古問題上作出讓步。不能說當時國民政府不努力,但由於北方鄰居強勢,最終導致外蒙古丟失。
蔣經國在其《蔣經國自述》一書中回憶,蔣經國對斯大林說:"我們中國人民抗戰,就是為了將失土收復,如果反而要被迫割讓大片領土,這怎能不令國民痛心?我們將失去抗戰的全部意義啊!"斯大林聽後,立即給予了嚴厲的回擊:"你們沒這個力量打敗日本,不是我要你們幫忙,而是你們需要我的幫助。今天你還講這些,不過是廢話罷了!"
斯大林繼續說:「控制外蒙將有助於確保西伯利亞鐵路走廊的安全,從而保護我們在遠東地區的根本利益。」
斯大林的說法,與當下俄烏戰爭爆發原因,俄羅斯總統的言論何其相似。自此,在蘇聯操縱下,外蒙古通過所謂的公投,正式脫離中國。
唐努烏梁海丟失同樣也是蘇聯因素所致。早在漢代,17萬平方公里的唐努烏梁海就有中國人活動痕跡。唐代正式納入中國版圖。辛亥革命後的1914年,唐努烏梁海被沙俄軍事佔領。中國政府強烈不滿,並在俄國十月革命後,一度將其收復,並派專員駐紮其地。但在1921年後,在蘇聯操縱下成立唐努圖瓦共和國,1926年改稱「圖瓦人民共和國」。1944年,在中國政府無暇顧及時期,北方鄰國直接將其並入蘇聯。抗戰勝利後,民國政府一直沒有承認,但已沒有能力將其收回。直至1994年,中國政府才正式承認唐努烏梁海劃為俄羅斯版圖。
而東北被蘇軍洗劫同樣是蘇聯因素所致。偽滿時期,東北被稱為」亞洲工業中心「,東北整體工業發展水平超過日本。蘇軍佔領東北之處,幾乎對東北進行了徹底的洗劫。日本產經新聞稱:「在電力工業方面,相當於東北總髮電量百分之六十五的電力供應設備拆運而走,此外,鞍山、宮原(即本溪)、本溪(今本溪湖)等鋼鐵廠設備的百分之八十被搬走,撫順、本溪、阜新、北票等處煤礦都被劫掠而受害甚大。」
旅順的蘇聯紅軍勝利塔
蘇聯對東北的掠奪並非無序的搶劫,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經濟犯罪。在蘇聯人看來,那是他們打敗日軍的「戰利品」。「蘇聯政府與人民都認為,他們沒有責任為了我們的利益而幫助我們打日本。在對軸心之戰中,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擔負過多的責任……假若蘇聯參戰,那一定為了自己的目的。」
除了對東北物資的洗劫,蘇軍在東北外出搶劫和強姦事件則頻繁發生。參加過南昌起義的中國共產黨的重要軍事將領盧冬生,就是碰上幾個正在搶劫財物的蘇軍,遭到盧東生斥責後被蘇軍槍殺。
外部因素也不完全就是蘇聯因素。戰爭後期,美國和蘇軍分別佔領了南北朝鮮。朝鮮半島,長期以來深受中國影響,朝鮮半島由美蘇分別佔領,中國對朝鮮的影響,也就微乎其微。
(二)中國自身因素
中國沒有取得抗戰完全徹底勝利,一些則是自身因素所致。自身因素較為複雜。既有內戰因素,也有雙方不合作、排斥所致,還有國共領導人不同考量。
以中國沒有獲得日本戰後賠償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是新中國建立後領導人個人考量所致。
1945年8月,日本戰敗宣布投降,根據《波茨坦公告》和《舊金山對日和約》(1952年4月28日生效,中國大陸不承認),日本承認其侵略行為,並同意對受害國進行賠償。為此,日本幾乎向所有被其侵略國家支付了戰爭賠償。包括菲律賓、越南、新加坡、印尼、韓國、馬來西亞;、寮國;、;柬埔寨;。甚至還有瑞士、西班牙;、瑞典、丹麥等國家。唯獨中國——遭受日本傷害最重的國家例外。不是日本不賠償,而是中國領導人有不同考慮。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尋求與中國建交,為此給中國準備了500億美元作為戰爭賠償,但當時最高領導人,有著不同常人的考慮,大手一揮就給免了,日本外務省得知後欣喜若狂、徹夜狂歡。
在筆者看來。為什麼日本要對中國進行戰爭賠償,是因為日本侵略中國,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傷害;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是一種國家犯罪行為,是日本民族對中華民族的犯罪,作為一個戰敗國,日本必須對其犯罪行為付出代價。戰爭賠償就是犯罪行為付出的代價。沒有戰爭賠償,很難有戰敗記憶,很難有對自己犯罪行為深刻反思。
千萬不要把改革開放後日本對中國的經濟援助與戰爭賠償混為一談。戰爭賠償是國際社會日本犯罪行為的譴責,是日本必須完成的規定動作,而日本對中國經濟援助,有日本歉義,友好的表達,也是一種商業行為。
由於放棄了戰爭賠償,當下很多日本人缺乏對中國戰敗的記憶,更缺乏深刻的歷史反思。責任自然不能完全歸於日本。
1946年,中國駐日佔領軍先遣隊進駐日本,在日本大阪中國駐日本總部舉行升旗儀式
此外,中國派軍駐紮日本沒有實現,在一定程度上可看作是中國內戰因素所致。當然,民國政府應承擔更多責任。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國聯合發布的《波茨坦公告》明確提出,盟國將對日本實行軍事佔領。為此,中美兩國還專門簽了一個《中國駐日佔領軍備忘錄》。美國正式邀請中國派遣一支五萬人軍隊去日本,參與戰後管理。甚至提議,最好是由在緬甸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的「新一軍」去駐紮愛知縣、靜岡縣等地。特別是靜岡縣擁有舉世聞名的富士山,它不僅是日本的地理標誌,更是大和民族的精神圖騰。如果中國佔領軍駐紮在富士山腳下,將對日本民眾產生持續性的心理衝擊和震懾作用。
但由於中國內戰迅速爆發,原計畫派出去王牌部隊——新一軍,最後被調去東北打內戰了。轉而擬派67師去日本。而67師,是榮譽1師和榮譽2師合編而成。士兵不僅要求身高,還要求學歷,絕大多數軍官都要參加國際禮儀的培訓。最後因山東戰事緊急,67師去了山東戰場有去無回。中國駐軍計畫徹底流產,由此中國失去了在戰後日本問題上的話語權。
越南華人華僑歡送67師
試想一下,如果中國佔領軍駐紮日本,將會大大加深日本民眾對中國作為戰勝國的記憶,這是中國軍事實力體現,也一定會極大提升中國人的自豪感。日本對中國也會多一份尊重。
而中國丟失硫球、釣魚島,則完全是蔣介石不自信的表現,是蔣介石對國際大勢判斷失誤所致。歷史上,琉球曾作為中原王朝的藩屬國,向中國朝貢,受中國冊封,時間長達507年(1372-1879年)。抗戰後期,中國曾有過收回琉球的念頭。在開羅會議上,美國總統羅斯福主動提到琉球,並「不止一次詢問中國是否想要琉球群島」。但蔣的回答是:中國願與美國共同佔領並共同託管琉球。蔣當時的原則是:不要琉球主權,只求中美共管。
琉球群島
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盡了最大努力,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戰後得到適當的補償是理所當然的。琉球曾是中國的藩屬國,將其從日本手上剝奪並交給中國作為補償,也順理成章。蔣氏不要琉球、只要求中美共管,隨著中國內戰爆發,中國已經無暇顧及。中美共同託管琉球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此外,由於內戰雙方在外交場合長時期相互排斥,一方說是消極抗戰,另一方是游而不擊,中國取得抗戰勝利也就令國際社會質疑。正是由於內戰因素所致,對在抗日戰場上英勇犧牲和傷殘的將士和家屬沒有給予善待,甚至遭受迫害,也影響了國人乃至國際社會對中國抗戰完全徹底勝利的認識。
来源:微信公眾號「新三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