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名句】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圖)

作者:林婉如 發表:2025-08-30 19:1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明代《關羽擒將圖》局部
關羽留下經典名句可碎而不可改其白」,流傳千古。圖為明代〈關羽擒將圖〉局部。(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提起關羽,眾所周知,他是《三國演義》裡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醜,過五關斬六將的響噹噹的大人物。

在《三國演義》裡,關羽不僅留下人人稱道的功績,還留下了讓人佩服不已、盪氣迴腸的經典名句——「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這句話鼓舞著世世代代的中國人,在面對困境時,依然要堅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則。

可碎而不可改其白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這句話出自《三國演義》第七十六回。

關羽在麥城受困時,手下僅剩下幾百個傷兵,但在面對諸葛瑾的勸降時,他依然義正嚴辭地回答道:「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身雖殞,名可垂於竹帛也。」意思是說,玉就算摔碎,其潔白的本質永遠不變;竹就算被焚燒,其強韌的本質卻永不消失。關羽寧願光榮的死去,也不願放棄自己的堅貞。

玉之精神 堅貞不渝

玉,自古以來就被視為美好、純潔的象徵。當玉破碎時,它的外在形態雖然改變了,但它那潔白無瑕的本質卻永遠不變。這種特性,正如我們心中的初心和信仰,即使面臨再大的困難和挑戰,也必須堅守。

關羽的「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這番話,充滿了堅守道義的決心,也鼓舞著每一個人——要像玉一樣,無論環境如何惡劣,始終要保持心中的那份堅貞。

留取丹心照汗青

關羽的「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這句話流傳千古,影響著世世代代的中國人。

比如文天祥在江西和廣東抗元,被俘後寧死不屈,在牢中寫下了流芳百世、擲地有聲的鏗鏘之作〈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文天祥留下的千古名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在人們心中豎起了不可磨滅的豐碑。

又如在歷史上的今天,信仰「真、善、忍」的法輪功學員,遭受中共鋪天蓋地的汙衊、鎮壓,甚至被迫害致死,他們卻仍然能夠不畏強權,仍然講述真相,無懼暴力揭露中共,堅持正信守護道德,在滾滾紅塵中逆流而上,將希望帶給世人。

「邪不壓正」是亙古以來不變的道理,一個人如果為了恪守心中的道義與信仰,能將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其高尚的行為足以萬古流芳,與日月同輝。



来源:看中國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