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天安門廣場。(圖片來源:Feng Li/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8月19日讯】(看中國記者李淨瑤綜合報導)有關習近平權力不穩的現象已成為外媒熱烈討論的話題。近日,日本的中國軍事專家田中三郎接受日媒專訪時表示,觀察中共軍方的異常狀況是理解習派和反習派鬥爭的關鍵之一。
兩派鬥爭 反習派計劃建構反習包圍圈
《中國觀察》援引日本媒體《每日新潮》8月13日的專訪報導,日本的中國問題專家田中三郎針對中共政治局勢發展分析了其觀點。
報導指,田中三郎表示,反習派和習派的激烈鬥爭是導致四中全會延遲召開的原因。
田中表示,中國正面臨經濟困境,但習近平卻想要武統台灣,並下令軍方開始準備,這加劇了中共內部反對習的軍事政策。他進一步分析,反習派認為,在經濟疲軟的情況下攻打台灣,如果事態演變成與美國的軍事衝突,那麼中國和中共都將崩塌,因此「反習派計劃建構反習包圍圈」。
理解兩派鬥爭 需觀察軍方異常狀況
田中認為,觀察中共軍方近來的異常狀況是理解習派和反習派明爭暗鬥的關鍵之一。他舉了幾個例子,前國防部長李尚福從2023年8月29日開始失蹤,直到2024年6月才被官宣開除黨籍。此外,中央軍委委員苗華在去年11月被暫停職務;中央軍委副主席何衛東今年3月開始音訊全無。
田中還提到軍方透過報導宣示「服從黨的領導」,不服從習的「個人獨裁體制」。2024年11月1日,《解放軍報》頭版刊登的文章,不提習近平的名字,卻提到「黨的領導」。
他還表示,中共軍方自去年夏天就開啟了批評習近平的獨裁體制的模式。因為,軍隊的軍報在8月10日刊登了一篇文章,強調「民主決策是黨組織的集體決策,而非個人獨斷的決策」。
田中認為,原本中共軍委有6人,但現在只剩下3人,另外3個名額處於空缺狀態,可能是反習派在向軍隊官員施壓「加入軍委就意味著要成為習近平的部下」,所以3個名額才會一直空缺。他表示,軍委副主席何衛東已消失了5個月,這種不尋常且未經解釋的「失蹤」,強烈暗示他可能已在接受內部調查。
美國、法國和瑞士媒體:習受到挑戰
此前,美國、法國和瑞士的媒體也針對習的權力問題進行報導。《華爾街日報》刊文表示,中南海發生權力危機,習近平的權威受到了中共元老的挑戰。文章表示,這些傳言主要源於習近平5月底至6月初兩周未公開露面,以及他首次缺席金磚國家峰會。
文章表示,雖然這些傳言缺乏證據,但並非無意義的雜音,而是習近平政治體制越來越不透明和個人化的體現,反映出公眾對改變的渴望。相較於這些傳言的真實性,它們持續存在所揭示的問題更加重要。
7月25日,瑞士最具傳統的德語日報《新蘇黎世報》報導,自2023年習近平連任第三個任期以來,儘管表面上看起來權力穩固,但一系列政治與經濟跡象表明,他的影響力正在逐步變弱。
《新蘇黎世報》報導表示,由於中共內部的結構不透明,外界只能透過象徵性跡象、媒體措詞和人事安排來揣測高層動態。
報導提到,不久前胡錦濤和其政治盟友如胡春華重新出現在公眾視野,黨媒也罕見地重提「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等胡錦濤時代的治國理念,被視為對習近平個人集權路線的間接批評。
報導更指出,2025年5月24日落成的「共產主義革命紀念館」並未以其父親習仲勳命名,顯示出其家族威信已逐漸淡化。雖然無確切證據顯示習近平即將下台,但他的地位正在接受前所未有的考驗。
7月30日,法國《回聲報》發表了一篇揭示中共內部因為經濟與政治困境出現罕見緊張跡象的文章。文章表示,習近平雖仍大權在握,但大概面臨權力被削弱並開始謀畫逐步退位。
文章表示,習近平獨攬大權的執政方式引發高層內部不滿。面對經濟持續低迷、青年失業率高,以及社會信心嚴重下滑,中央委員會通過了一項新規則,已改善中共的運作。官方媒體未披露新規細節,但明確強調這是為了「加強黨的制度運行與監督」。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