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洛專訪】習近平發話了!論爭了70餘年的黃河「超級工程」黑山峽水庫上馬!(視頻)

作者:李靜汝 發表:2025-08-06 16:4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3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25年8月6日訊】 (看中國記者李靜汝採訪報導)據大陸媒體近日報導,黃河「超級工程」黑山峽水庫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論證,前後歷經七十餘年,最近黑山峽水庫開發前期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寧夏中衛市自然資源局在今年6月公布了黃河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項目的擬選址位置、擬用地面積等信息。看中國記者就此採訪了旅居德國著名環保生態學、水利工程系專家王維洛博士。

黑山峽水庫為何推遲了70餘年?

據大陸媒體報導,黃河「超級工程」黑山峽水庫論爭了70餘年……王維洛對此表示:「2019年習近平在鄭州開了一次治理黃河的座談會,儘管鄭州不在黃河流域,因為它的水不流進黃河裡頭去,黃河的河床比鄭州地面高。所以按照地理的定義,它就不是黃河流域。習近平當時說了一大堆話,就講要搞黃河上的大的工程。所以這個工程就又開始加速上馬了。

其實這個工程最早的時候是1952年。它的整個理念和共產黨成立時候的初心是一樣的,它就是要建立共產主義。那麼什麼是共產主義呢?李鵬就特別喜歡引用列寧的一句話,叫做蘇維埃加電氣化就是共產主義。蘇維埃就是全民所有制,大家的財產都歸共產黨,加上電氣化。所以共產黨就特別信仰這個模式。1952年中共政府就以周恩來的名義邀請蘇聯的專家來幫助進行黃河規劃。中國現在老是說外國人派間諜來刺探中國的地理信息。其實1952年蘇聯專家進來對整個黃河流域以及它周邊的地區進行了航測。那時候沒有衛星,都是用飛機進行航拍的。蘇聯人對中國的黃河流域的信息它是掌握得一清二楚。1953年當中國政府邀請蘇聯幫助中國進行長江流域規劃的時候,同樣蘇聯也用航空測量的技術對整個長江流域進行了航測。所以蘇聯人對中國的信息是掌握得特別的詳細。

到了1955年根據蘇聯專家的建議就變成是中國專家的方案了。當時就提出要在黃河三門峽下面的一個地方一直到龍羊峽,要建44座水庫大壩。其中有四座大壩是最主要包括了龍羊峽、劉家峽和現在的我們要討論的黑山峽,以及1957年開始建造的黃河三門峽。那麼1955年中國政府讓鄧子恢副總理向全國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做了關於黃河規劃的報告,也就是申請審批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的報告。裡面說黃河三門峽大壩如何如何重要,用水庫大壩來治理黃河的水害。都已經決策完了,人大代表都也舉手同意了。1957年的時候才讓專家來討論這個大壩。當時黃萬里教授就提出了反對建設黃河三門峽大壩。黃萬里教授一個人對著他們這70多個人就辯論了7天,他就堅決反對這個工程。不久他就被打做右派了。那麼1957年黃河三門峽工程就開始動工建設了。1958年動工建設的還有劉家峽。四個工程裡面選了兩個工程開始建設。還有兩個工程包括黑山峽工程是第二期建設。

那麼黃河三門峽建設工程的速度做得很快,1960年基本上就已經建完了開始蓄水了。那麼中間有一個很大的變動,就是說周恩來擅自把蘇聯專家制定的所有的規劃都更改了,他把蓄水位降低,壩高也降低了,把水庫的庫容也大大的縮小了。那麼當時建黃河三門峽工程就出現了這麼一個情況,就說當時黃河三門峽工程正好建在河南省和陝西省交界的地方,後來成為三門峽市河南省,但是它正好建在邊界上。淹沒的多數的土地和移民都是在陝西省這個地方。當時陝西省的省委書記他就是帶頭反對。那麼河南省是堅決支持。那個時候中國也是講什麼經濟發展要多快好省的建設社會主義,就是像現在說的GDP增長一樣。因為你大壩是建在河南,GDP就算在河南的頭上,移民、淹沒的損失主要是由陝西省來承擔。

1960年1961年黃河三門峽水庫開始蓄水了,就一年半就出現了泥沙淤積的問題,而且它抬高了陝西省的最主要的一條河流渭河入黃河的入河口的水位,迫使渭河的水位也抬高,一直威脅到西安。只要一發洪水那西安就可能被淹了。這是對上游的影響。

黃河三門峽大壩建立了以後,它的泥沙都淤積在水庫裡頭,下去的水都是清水,就是說黃河變清了。它下去的清水沖刷能力很強。黃河河道裡本來很大的一片農田,黃河的河堤都沖壞了,特別是鄭州的黃河鐵橋當時是聯繫中國南北的最重要交通要道,黃河鐵橋的橋基都沖空了,就是都露出來了、不安全了。這時候周恩來就特別著急,他說他沒想到清水下泄危害這麼大。所以就對黃河三門峽工程進行改造,實際上從工程上來說就宣布它死亡了。就是說為什麼黑山峽工程從1952年提出來到現在還不建設的最主要的一個理由-黃河三門峽工程的失敗。」

水庫引發地方政府爭利?

王維洛還特別指出,地方政府的爭利也造成了這個工程的不確定性。「l958年之前甘肅省都是支持建設黑山峽工程的,壩址所在地就是大柳樹,在甘肅省的境內,儘管移民都在它甘肅省境內。但是它的產值、經濟發電都算是甘肅省的。但1958年成立了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省的一部分地區就劃給了寧夏自治區,正好把大柳樹就是現在的黑山峽壩址所在地劃給了寧夏自治區了。從那個之後甘肅省的態度就變了。就是說甘肅省為什麼它對這個工程不積極呢?因為它有7萬多移民,這還是被壓低的數字,應該將近起碼有10萬人。而這個現在的這個規劃的水庫所在地是甘肅省農業最發達的地區,也是甘肅省農民收入最高的地區。本來是沿著黃河河谷地段都是最肥沃的土地。你現在把它淹了,把最肥沃的土地淹了。把移民移到哪裡去?你是不是還是要像三峽工程一樣你把移民移出去再給他補助?再讓移民進入城市低保?還是怎樣?這個問題還沒有討論過。這些農民都很期望,就是說我能夠在遷移的過程中撈一票,那都是做夢。因為從中國移民的經驗來看很少是通過移民這條途徑發財致富的,而大多數的移民都是貧困戶。

大陸的報導講提出了兩級的方案。就是說在現在的高壩的地方是建一個低壩,在後邊甘肅省的那個地方建一個高壩。就是說高壩還是要建在我甘肅省的那個地方,寧夏你就建一個低壩,你拿去玩玩就行了。而以前規劃的的是在化為寧夏的那個大柳樹地方建高壩。就是說地方為利益爭吵、兩個省爭。

那麼為什麼後來現在不吵了呢?這主要是我們前面講到2019年習近平發話了,一定要搞這個大壩。所以甘肅省的態度也軟化下來了。現在的省委書記都是習近平提上來的,所以習近平說要建他們也都不敢反對、同意建。」

西線調水工程與黑山峽水庫建設的關係

據王維洛披露,黑山峽水庫的上馬直接影響南水北調的西線工程。「1961年北京勘測局當時提出一個報告,就說黑山峽的壩址所在地是一個地震高風險的地區,不適合建大壩。除去西藏的那次大的地震,中國的最大的地震就發生在甘肅省離這個大壩壩址不遠的地方8.5級的地震。歷史上這個地區就發生過很多次的7.5級的地震。由於地震的問題也使這個工程就推了很多時間。

1952年就毛澤東和黃委會的主任王化元就談到了要搞這個南水北調,要把長江的水調到黃河裡來。後來慢慢的就給它細化了要有三條調水線路,東線、中線和西線。那麼西線一直是沒有開工。西線工程它要把水從長江或者長江的支流引到黃河來,那麼它的這個水要藏在什麼地方呢?當時所有的人都說那就只有藏在黑山峽水庫裡。這是主要的一個樞紐站。按照規劃的話,這個西線工程每年要調170億立方米,就相當於黃河的基本上是四分之一的水量,它必須要有這麼大的地方來存放和調節這個水。現在西線工程都已經是萬事具備了。前面的什麼金沙江、雅礱江和大渡河的這幾個上面的幾個水庫都已經建完了,現在就等中央的一聲令下,開鑿山洞把水引到黃河來。就是說西線工程馬上就要鑿兩個山洞,長江就要流到黃河去了。所以它就必須要上黑山峽工程。而且它就是一個高壩的方案。160多米高的大壩,它的水庫庫容量大概有144億立方米,就相當於黃河入海流量的四分之一,也相當於它的當地的流量三分之一。它要一個相當大的水庫。

根據現在公布的資料,第一期它是每年引40億立方米,到最後要每年引240億立方米,它的量很大。中國人有的時候他根本就不想一想,你把長江的水引到黃河來,那麼你黃河上的所有的水庫設計你都必須更改。因為你黃河以前的設計是按照你黃河的水量來設計的,現在你黃河的水量每年平均引240億的話,那你所有的流量你都要加上240億來計算。那麼你的所有的安全系統所有的都得改。」

黃河上眾多水庫太高了河床?使黃河成為一條地上河?

據大陸媒體報導,黑山峽河段被視為黃河上游最後一處適合建設高壩水庫的河段,外界對於其幫助黃河治理寄予厚望。王維洛對此指出:「這個工程它所說的有一個最主要的它所謂的生態功能就是調水調沙,減少內蒙古段的這個河床的抬高的這個問題。我們大家知道黃河三門峽水庫以下黃河的河床基本上都是在河岸以上的,就是河床比旁邊的這個地面要高。這當時只是在黃河三門峽以下的這個地段。但後來由於黃河上游建造了很多的大壩,我們說了1955年的時候當時就說要建44座大壩,那麼現在基本上完成了20多座大壩。特別是這個龍羊峽和劉家峽大壩的建設以後,它的存在就引起了這個黃河的這個「幾」字形最北邊的那一段、經過內蒙古的那一段的這個河床它現在也抬高了,比這個周圍的地面要高。就是說周圍的地面的這個水它又流不進黃河裡頭來了。這樣的話又迫使這個黃河流域的這個面積的減少它的水源的來源就更少。

有一些專家認為只要黑山峽工程上馬了以後,用黑山峽工程的這個裡面的水再去沖內蒙古段的這個河床的話,讓它河床降下去,重新回到地面以下。但是正好是龍羊峽、劉家峽等水庫的建設才引起了這個河床的抬升。你這個水庫人為的調節了這個水流,使得這個河床上的淤積就更加嚴重。所以這個河床的抬高才形成了地上河。你指望這個黑山峽去沖的一個美好的願望你還沒有被證實這個是可能的。因為從黃河建壩的歷史上來說,水庫的建設只是加速了這個河床的抬升。」

黑山峽水庫工程對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王維洛最後指出:「你可以看出它在整個工程規劃裡面就是按照上面的一些政治領導人的意圖在那裡給你描繪,畫一幅畫給你看。我們前面已經說了地震的風險很大,而且有兩條地震很明顯的大的斷裂已經被現在已經確定了,連它的稱呼都有的,一個是F201。而F201這條斷裂就是說在歷史上發生過6次7.5級的地震。最後一次是在1709年。還有一條也被確定了兩條斷裂是互相相交的,所以它的風險是很大。而且它旁邊的滑坡的風險就是整個岩壁坍落下來的風險也很大。

黑山峽工程對於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已經有人專門寫了文章,就是說黃河就可能有20多種稀有魚類會滅絕。《綠會》在2018年曾經向國家發改委提出過一個報告,提到這個黃河黑山峽工程對於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它提出了6個問題。但是到了2019年以後當它知道這個工程是習近平支持的,《綠會》不寫了,現在《綠會》對這個工程不表態。還有一個是就是範曉寫的。他說這個黑山峽水庫所在的這個地方,它屬於中國的地質公園就是黃河石林的這麼一個地方。那麼黃河石林它是歷史上形成的特殊的一個地質概貌。2004年的時候國土部把這個地方就納入了中國的地質國家公園。這一工程要上馬以後黃河石林的這個國家地質公園就要全部被淹沒。」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