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人」習近平更好地解讀了中共和他的未來(圖)

作者:陳靜 發表:2025-07-11 10:1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解讀中共的結局
解讀中共的結局 。(图片来源: 手繪插畫 看中國合成圖 fuyin/看中國 )

1989年6月4日,天安門事件以血腥方式落幕,震驚世界。據中國紅十字會當時的估計,死亡人數至少超過2000人,雖然中共官方長期拒絕公開死亡數據,但內部與國際社會普遍認為這場鎮壓造成嚴重人道災難。

事件爆發後,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由於公開同情學生、反對武力鎮壓(他曾在1989年5月19日淩晨現身天安門廣場,勸學生退場,流淚說道:「你們已經表達了自己的意見,我來得太晚了」),迅速被認定為「動搖黨的基本立場」。同年6月23日至24日,在由鄧小平主導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趙紫陽被正式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開始長達16年的軟禁生活,直到2005年去世。

同時,其政治秘書鮑彤也因「洩露機密」和「反黨活動」被逮捕,後於1992年被判刑7年,成為六四事件中最高層被司法審判的官員。

在處理趙紫陽的命運問題上,中共內部出現激烈爭論。根據前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周舵及後來被解密的中共黨內資料顯示,以王震、陳雲為代表的強硬派主張對趙紫陽仿照審判「四人幫」的方式公開審判,聲稱其行為已構成「勾結敵對勢力」、「分裂黨的統一」。而鄧小平則考慮到國際輿論與黨的內部穩定,決定採取「軟處理」策略,將趙軟禁於北京北郊的富強胡同住宅,斷絕與外界聯繫,並限制其與家庭成員見面。

鄧的選擇在當時是一種高明的政治妥協:既避免讓黨內出現「分裂審判」的先例,也控制了國際輿論風向,讓整場事件逐步「淡出新聞」。這種「鬥而不破」的手法,體現的是一種在權力集中與自我保護之間的微妙平衡。

對照今日的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處理李克強的問題上則顯得更加直接、冷酷與不留餘地。李克強於2023年3月卸任國務院總理,原本預期會如歷任總理一樣轉任全國政協主席,或留任中央層級,維持某種象徵性地位,然而在「二十大」上,他卻完全退出政治核心圈,被徹底邊緣化。2023年10月27日,李克強在上海突發心臟病身亡,享年68歲。官方通報稱其「因突發心臟病,經全力搶救無效逝世」,但缺乏細節,未見搶救地點醫院名稱、搶救時間、主治醫師名單等。外界普遍質疑其死因及處理方式。

更令人震驚的是,李克強的遺體送至北京火化時,天安門廣場未降半旗,央視未直播追悼會,全國亦無規模性公祭安排——與2019年李鵬去世時形成強烈反差。李克強的死不僅令人感到「政治上的冷處理」,更暴露出中共當前的政治生態已進入「極端清場」模式:不容留任何路線不同者,即便他曾是黨內核心成員、總理十年,也不得擁有一絲歷史溫情或政治餘地。

習近平對李克強的打壓,從2013年他上臺後逐步削減總理實權、壟斷經濟決策,到清洗「團派」人馬(如胡春華、汪洋、陳希、劉延東等),再到李克強卸任後全面噤聲,最後在其死後迅速掩蓋一切,整個過程可謂毫不留情。而這種一人主導、全面「去異聲」的治理邏輯,也讓整個體制進入更脆弱的高度依賴與集中風險狀態。

鄧小平雖以鐵腕聞名,但其保留政治迴旋餘地的做法,至少維繫了一種「高層有限制衡」的治理結構。而習近平則幾乎將「一尊體制」推向極致,不僅不給對手留活路,連給自己留台階的空間也不保留,這種「寧可一起沉船」的政治思維,可能為中共未來帶來不可逆轉的崩裂風險。

歷史終將記錄這一切:趙紫陽成為中共改革終止的標誌,也成為體制內反思的起點。而李克強之死,則很可能是當前中國政治進入封閉與極化階段的歷史分水嶺。習近平將自己推上絕對權力的高位,卻也因此失去了所有制度性緩衝與政治保險,一旦風暴來臨,將再無趙紫陽式的「中間方案」,只剩孤注一擲的命運抉擇。

鄧小平比王震等人更為謹慎與審時度勢。雖然他是武力鎮壓的直接決策者之一,但對趙紫陽的處理,他卻選擇了「低調清除」的路徑。鄧小平深知,若公開審判趙,不僅會將黨內路線之爭攤在陽光下,也會引發國際輿論與國內體制內更多震盪,使整個鎮壓行動暴露於更赤裸的血腥形象之中。

因此,鄧小平選擇將趙紫陽「軟禁」——一種表面溫和、實則絕對剝奪權力的方式。這既壓制了改革派的聲音,也讓黨的權威不至於出現裂口,同時保留一絲政治模糊地帶,為未來可能的轉圜或妥協留下空間。這是一次典型的「鬥而不破」操作。

而習近平的權力邏輯,他沒有更多的考量,因爲自己是一尊,想怎樣就怎麽樣,這種截然不同且更為激進的政治風格。在處理與自己風格不同的前總理李克強時,習近平選擇了幾乎毫不掩飾的「政治清場」:李克強不僅在任內權力逐步被架空,其突然死亡後的資訊發布、官方處理方式及全黨全媒的冷處理,更讓整個社會普遍感受到一種「不尋常的壓抑與恐懼」。外界對其死因疑點重重,而習近平方面卻拒絕任何透明或象徵性追悼,反而更加強了「政治決斷」的冷酷印象。

與鄧小平留有餘地的策略相比,習近平的選擇顯得更為孤注一擲。他不僅不願給李克強留下政治象徵空間,也不給體制內溫和改革派任何喘息餘地。這種「不給對手活路,也不給自己退路」的極端風格,讓整個政治體系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緊張與脆弱狀態。黨內高層人人自危,外部社會哀鴻遍野,體制運作陷入僵化。

這種極致的政治排斥行為,無異於把過去那種「鬥而不破」的控制術式徹底捨棄,改為「誰不聽話,誰就被消滅」的權力鐵律。而這樣的權力壓縮空間,最終也將反噬習近平本人。他將所有可能成為「替代者」的人物一一抹除,卻也因此使自己的政治責任與風險無限放大,一旦出現系統性危機,整個權力結構缺乏緩衝與過渡機制,勢必劇烈崩塌。

可以說,習近平在清除李克強這一事件上的選擇,恰恰是把中共政治鬥爭的「殺戮邏輯」推到了歷史極致。他既不給別人留餘地,也不給自己留活路,這種任性且僵硬的權力策略,最終可能不是帶來穩定,而是種下崩潰的種子。歷史終將記錄這一切:如同當年趙紫陽成為一面鏡子,今天的習近平,也會成為後人警醒的另一面鏡子——一個用權力築牆,卻最終被牆所困的獨裁者。

中共到了最後,連最後的虛假面具也扯下來了,成爲赤裸裸的皇帝的新衣,讓韭菜們一覽無遺的情況下,看清了中共「假、惡、鬥」的本質和真相,中共的來日已經不方長了,儘快脫離中共,是最明智的選擇了,而且這個視窗期也不會長,等到大權旁落的習近平裝不下去的時候,是不是中共也無法再維持下去了。

很多人很悲觀,覺得中共「太強大」,沒有希望,真的是這樣嗎?「強人」習近平,已經給我們做了很好的解讀啊。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