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該怎麼理解呢?(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國人的社交是維繫人際關係的重要部分,紅白喜事給人隨禮是非常重要的事。不管是婚禮、喪禮還是長輩的壽宴,隨禮都包含著我們對對方的祝福、關心和尊重。所以怎麼送禮以及送啥都有一定的規矩,這裡面蘊含著很多文化內涵。比如「壽不煙,喪不補,喜不傘」這句俗話,把隨禮文化的精髓清楚地概括出來了。
一、喜不送傘
不管是在農村或者是在城市,結婚是一個人的終身大事,也是一個家庭關乎傳宗接代的大事,所以我們稱之為喜事。在這喜事當中,親朋好友可以送各種禮品來慶賀,但是唯獨不能送傘!
因為「傘」跟「散」是同音字,送傘給新婚夫婦,就不是祝福,而是預示這對夫妻散了,剛結婚就詛咒人家早散,哪有這樣的道理。這是農村最忌諱的東西。
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不管農村和城市,多數都是送禮金,有些地方還有電子支付,能贈送對方電子紅包。但是,親朋好友有事情,也不能說發一個電子紅包就解決了,很多時候還是要到場送禮品的,記得結婚禮品一定不能送傘喔!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不管農村和城市,多數都是送禮金。(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二、壽不送煙
在給人祝壽的時候,面對長輩,可以送錢送物,但是不能給長輩送煙,不管是多好的香菸。
平時可以給長輩送煙和酒,但是在祝壽的當天,不能給長輩送去煙,因為「煙」和「咽」氣的「咽」是同音字,長輩的壽辰當天,給長輩送煙就含有讓長輩早日煙消雲散,讓長輩早日「咽」氣的意思,非常不吉利的。
三、喪不後補
喪事之後不補,這個容易理解些,家裡有了喪事人死亡以後,要弔唁的,要送禮的,都應該在辦理喪事之前,不能在人家喪事都辦完之後,再去補辦這些事情。
如果再去補辦這些事情,就是再去揭人家的傷疤,有詛咒人家再有人死亡的意思,所以喪事之後,沒有趕上,過了就過了。
如果是很親近的,記得在清明節去祭奠一下;或者是在黃曆十月初一的寒衣節祭拜一下。這樣做是可以的。
結語
在農村,對於這三件事,都是非常忌諱,在辦理這些事情的過程中,要注意分寸,不能把好事辦壞了,讓人家誤解,無意之中,結下矛盾。
「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這句俗語是說,在紅白喜事上,送禮物一定要慎重。不要送不該送的東西,也要注意送禮的時間。
責任編輯:方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