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歷史由當權者書寫」 海外港人學者撰寫2019年香港社運口述史(圖)


《半世紀的抗爭:香港2019年社運口述史》匯集了10多位七十年代起參與香港社運的老中青的社運經歷與離散故事。(圖片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半世紀的抗爭:香港2019年社運口述史》匯集了10多位七十年代起參與香港社運的老中青的社運經歷與離散故事。(圖片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看中國2025年5月17日訊】一班已移居海外的香港學者,一年前牽頭展開「香港社運口述歷史計劃」,訪問了10多位於七十年代起已參與香港社運的離散港人,並匯集成書。他們希望透過口述歷史的方式,將受訪者的生活、思考與參與香港民主運動的經歷,再次呈現於香港離散社群和國際社會,讓大眾回憶的同時能「展開一場對話」,繼續思考不同社群發展的路徑。

籌備了約一年的《半世紀的抗爭:香港2019年社運口述史》,匯集了10多位七十年代起參與香港社運,來自不同階層、群體、政治陣營的老中青的社運經歷與離散故事。他們曾經歷過「1989年六四事件」、「2003年反23條」、「2007年紮鐵工潮」、「2009年反高鐵」、「2012年反國教」「2024年雨傘運動」,再一起參與過2019年「反送中運動」後離開香港,因此部份受訪者選擇以匿名受訪。

這本書由黎恩灝、崔永健、陳啟睿、黃智斌及蔡俊威5位在北美和英國的學者做編輯牽頭,並組織離散港人進行採訪。他們透過口述歷史的方式,將受訪者的生活、思考與參與香港民主運動的經歷,再次呈現於香港離散社群和國際社會。

用口述歷史方式保存不被政權接納的說法

編委成員之一蔡俊威說,每個離開的香港人背後都有其時代背景,透過口述歷史能更立體地記錄,對將來做香港研究很重要。過往「主流歷史是由勝利者或政權書寫,做學術可貴之處是保存歷史全面及真實面貌」,在港學者未必做到便由海外繼續。他認為當政府往往操縱了整個主流論述,如果在海外仍能自由書寫,變相可保存不被政權接納的說法。

不同受訪者來自不同世代、經歷,另一編委成員黎恩灝在編寫的過程中,他看到香港的社運歷史脈絡:「香港離散群體的發展不是空穴來風,其實是前人很多不同世代的人建設了公民空間。將這些受訪故事結合一起,就能更立體看到這種(公民發展)的延續性。」

黎恩灝續指,他們特意透過工作坊,邀請有興趣的離散港人參與採訪,目的是想讓離散群體充權,不單純展現香港社運歷史:「離散群體已建立了4、5年,在我們觀察其實都在找不同未來發展路向。讓離散港人訪問香港人,過程中也能鼓勵離散港人如果想建設社群,有動力發展,其實自己也可以發掘自己的歷史。」他深信,鞏固社群不一定只有學者、組織者可以做,亦不一定只有與政權抗爭。

當大環境悲觀更要鼓勵深耕細作

「過去的社運模式已然消亡,他過去十年所累積的經驗和技能,在當下的局勢下似乎已無用武之地。」書中其中一節寫道。在訪問的過程中,黎恩灝也發現不論採訪與被訪者都透露出一種無力感,但在對話的過程中不時有新的自我發現:「大環境令大家悲觀。對目前形勢可能有好多疑惑時,便看過去歷史,再想前路如何」。

感到無力的還有蔡俊威,他都有問過自己還能用甚麼關係與香港連結:「留下來的人與離開的人的內心掙扎,留下來的人有好多事想講想做也不行。離開的人有種愛莫能助的感覺,好像離開該地有罪疚感。這些問題不單是圍繞著我,還有很多已離開的香港人或選擇留下來的香港人,但最重要是思考後有沒有一個出口可以讓大家宣洩、討論等。」

那香港人還有甚麼出口?黎恩灝說:「如果我們純粹將香港離散社群的命運聚焦在如何與國際局勢掛鉤,這樣一定會很悲觀,因為客觀地說香港議題已不再是國際社會焦點」。即使香港議題已逐漸淡出,但這正是他們想出版口述歷史的原因:「我們想用這本書鼓勵香港人,大環境比較不確定便返回社群建設,深耕細作,繼續思考不同社群發展的路徑。」

《半世紀的抗爭:香港2019年社運口述史》將於本月26日在倫敦舉辦的香港行動文獻庫展覽有一場新書發布會。這本書設中英翻譯,亦有電子版,將會送到不同社區圖書館,以鼓勵到更多社群發揮想像深耕細作,甚至在不同地方群體進行口述歷史,以延續香港人故事。就如編委們所說,「這本書不是一個句點,而是一個起點」。除了「翻開記憶」,「打開對話」,更是彼此「可延續的共鳴」。



来源:自由亞洲電台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