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理決定事情的成否。(圖片來源:看中國製作)
《淮南子》是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收集史料、文獻集體編寫而成的一部著作,又名《淮南鴻烈》《劉安子》。梁啟超說:「《淮南鴻烈》為西漢道家言之淵府,其書博大而和有條貫,漢人著述中第一流也。」
《淮南子》成於眾手,內容廣博,融合先秦諸子的思想。《淮南子》於20世紀有英文和日文的全譯本,以及法文和德文的節譯本,是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
本篇為讀者介紹《淮南子》中《繆稱》篇的部分內容。
【原文】人無能作也,有能為也。有能為也,而無能成也。人之為,天成之。
[大意]人不能從無中創造出些什麼,但有能力做些可做的事。有能力做些可做的事,但沒有能力決定最終事情的成功。人只能順應天理做事,並由天來決定成功。
人一輩子為善行善,但沒有天時條件就行不通。人一輩子為惡行惡,但沒有天時條件就不會滅亡。所以行善行惡,取決於人本身,但是福是禍,則不是由人所能決定的。因此君子非常謹慎地對待自己所能做的事罷了。
人本性秉賦予天,而命運,就要與你所逢的世道時運一致起來。有才能而遇不上好世道,這就是天命。追求實現自己的志向是各有各的做法,而能否達到自己的理想則在於天命。所以君子能為善行善,但卻不能一定得到幸福。同樣,不忍心做惡事壞事,但也不是一定能避免災禍。
堯統治天下時憂慮沒有解除過,後來將政權平安移交授給舜後,憂慮才解脫。憂慮纏身時堯毫不鬆懈地堅守君位,最後又樂於將君位傳授給賢人,始終不將天下的利益占為私有。
凡物都是有用的,沒有什麼東西因小而不能用的。如果不懂得它的用處,那麼碧玉也會成糞土。人之常情,總是對禍害力求挑小的,而對利益好處總力圖撈大的。所以同樣味道的熟肉,人總是喜歡吃大塊的肉,那一定是個覺得大塊肉好吃的人。同拜一個老師而又能超群的學生,那一定是一個以學習為快樂的人。不樂意去做一件事,卻能做得好,這是從來沒有聽說過的事。
君子處世,碰到好時運好機遇便進取,憑著道義得到重用,這是沒有什麼可值得慶幸的。世道不好時運不好就避開,避開也是符合道義,又有什麼不幸可言!
幸福萌生時是相當細微,如游絲,災禍初發之時也是相當微弱,如塵埃。因為禍福萌發之時總是細微不明顯,所以百姓忽略不當一回事,而只有聖人才能做到見微知著,預見事物的未來,所以古書中說到:「魯國送楚王的酒不如趙國獻的酒醇厚,可趙國邯鄲反而被楚軍包圍。華元宰羊慰勞部隊,因忘了多舀點給御手,結果被御手出賣,遭鄭軍擒捉而危及宋國。」
責任編輯:申思茗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