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層軍中博弈震盪下,習近平攻臺的野心是否已陷入停擺?(圖片來源: LUDOVIC MARIN/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5月3日訊】(看中國記者楊浩採訪報導)中共如何透過大量假冒非政府組織(NGO)滲透聯合國體系、操控議程、打壓異見,怎樣去制止?為何在貿易戰中對美一面「談和」一面「喊打」?在高層軍中博弈震盪下,習近平攻臺的野心是否已陷入停擺?而一旦中美全面對抗、科技脫鉤,中共的高科技發展是否將瞬間陷入癱瘓?聚焦中共多個敏感議題,《看中國》記者採訪了資深時事評論員唐靖遠先生。
紅色代理人:揭開中共滲透聯合國的真相
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4月28日披露,中共透過大量假冒的非政府組織(NGO)滲透聯合國系統,干擾會議程序、壓制人權聲音,並對異見人士進行打壓與報復。對此,資深時事評論員唐靖遠指出,國際社會若要有效應對中共對聯合國及人權機制的滲透與操控,其實有多種對策可行。
首先,聯合國應強化對NGO申請資格的審查機制。這包括修訂審核流程,明確要求申請組織須證明其運作的獨立性,公開財務來源、領導層背景及與各國政府的關係等資訊。透過這樣的制度設計,可有效篩除那些實際上是中共代理人的組織,特別是來自中共控制較深的地區如香港、澳門及臺灣的可疑機構。
其次,聯合國及其相關機構還應提升會議程序的透明度與公正性。民主國家如美國與歐盟可展開協調行動,向聯合國施壓,推動改革其NGO認可制度與會議管理規則。目前歐洲議會已呼籲對來自威權政權的「跨國鎮壓」展開有組織的應對,而這一框架完全可以延伸至聯合國體系。所謂「非自由政權的跨國鎮壓」,中共正是最典型的代表。
此外,對於那些參與跨國鎮壓、干擾國際秩序的NGO及其領導人,民主國家還可施以具體懲罰,例如簽證禁令、資產凍結,甚至列入制裁名單。以美國的《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為例,此類立法工具正可用於制衡這些實體的行徑。
最後,民主國家和聯合國也應在資金、技術與外交層面提供更多支持,幫助真正獨立的中國人權NGO,讓他們在聯合國及其他國際平臺發聲。例如流亡海外的維吾爾人、香港活動人士等所設立的NGO,應獲得更多參與國際會議的機會,藉此壯大對抗中共滲透的獨立聲音。
中共貿易戰中「談和」與「喊打」的表演
4月28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中美之間仍保持接觸,是否緩解關稅戰,取決於中方態度。他並指出,中方近期提出的部分關稅豁免措施,釋放出一定的緩和信號。然而僅隔一天,中共外交部卻高調推出戰狼風格影片《不跪》,激烈抨擊美國發動關稅戰,譴責華盛頓對中國排除在「90天關稅暫緩」之外,並援引毛澤東語錄強調「不向霸權低頭」。
唐靖遠認為,這種一邊私下釋出善意、一邊公開展示強硬的「雙面操作」,其背後動機相當清楚。他指出,早在這次官方表態之前,中共曾秘密派出官員赴美進行低調談判,代表人物即是財政部長藍福安。藉參加二十國集團財長會議之機,中共方面實際上試圖與美方進行某種程度上的協商。但從外交部隨後的強硬姿態來看,這場接觸很可能以失敗告終。
在談判破裂的背景下,中共預判關稅戰可能將走向長期化。面對這樣的前景,北京一方面希望透過官方輿論機器煽動反美情緒,鞏固民眾對政權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試圖為經濟困局未雨綢繆。因為若關稅戰持續下去,勢必對中國出口、就業與企業經營造成衝擊,進一步威脅到社會穩定。
唐靖遠表示,影片《不跪》的推出正是中共為鞏固內部情緒、掩蓋對外談判受挫的應急操作。它既是對內的民族主義動員,也是一種掩飾脆弱、維持強硬形象的政治手法。他進一步分析,中共深知自身經濟難以承受長期貿易戰,因為再撐下去它的經濟可能會陷入到進一步的崩潰,會直接危及到中共的統治。未來極可能繼續在外交層面釋出和解訊號,試圖與美方展開新一輪談判。但為避免被國內視為「軟弱退讓」,就必須透過這類充滿戰狼語言的影片,維持對內「不低頭」的假象。
習攻臺夢碎?決戰未啟,指揮「已亡」
針對有人「中美關稅談判若破裂是否可能誘發中共對臺動武」這一擔憂,唐靖遠表示,真正制約中共武力犯臺的核心因素,從來不是因為對美歐經濟制裁的擔憂,而是軍事實力的現實差距。
他指出,中共之所以至今未對臺灣動武,根本原因在於其自認為尚無法與美國,甚至與美、日及臺灣聯合軍力抗衡。正因如此,北京這些年來不斷加速軍備擴張,尤其海軍艦艇「下餃子式」建造,力求縮小軍事差距。然而,即便未來中美徹底經貿脫鉤、北京需承受沈重代價,中共仍可能認為「以臺灣換取民族復興」是值得的賭注,尤其在習近平個人集權背景下,這種「孤注一擲」的風險尤為存在。
但當前的局勢出現了重大變化。唐靖遠表示,近來跡象顯示習近平對軍隊的掌控正在削弱,其為攻臺而精心打造的軍事班底幾乎全數落馬:從政治工作部主任苗華,到軍委副主席何衛東,乃至東部戰區司令林向陽、火箭軍高層等人,均以「反腐」為名遭到清洗。
這一內部權力重構帶來兩個重大變數。其一,黨內反習勢力崛起,他們多數對冒然攻臺持反對態度,不願為習近平個人意志而與美國直接開戰;其二,既然習打臺的核心軍事班底已被連根拔起,軍中也出現指揮真空,即便有政治意圖,實際上也缺乏足夠能力發動一場高強度、全域性的對臺戰爭。
唐靖遠強調,攻臺不同於一般邊境衝突,一旦開戰勢必引爆中美之間的大規模軍事對抗,甚至需動員全國資源支持作戰。而在這種情況下,中共若尚未開戰就自毀戰略指揮結構,便幾乎不可能有實力發起全面侵臺行動。
美國一封鎖中共科技瞬間停擺?
川普(特朗普)發起的關稅戰正在重塑全球貿易格局,其中中美之間的貿易衝突對中國經濟構成了沈重打擊。習近平於4月29日前往上海考察,將「科技創新」視為應對美方挑戰的關鍵戰略。然而,唐靖遠認為,中共在與美國的高科技與人工智慧競爭中並無勝算,其根本原因在於中國的政治與經濟體制本身缺乏孕育科技創新的土壤。
首先,美國是一個自由社會,擁有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在這樣的環境下,科技創新能夠獲得充分的資金資金配置。人才的創造力沒有限制,不受任何政治因素的制約。它能夠真正激發人類的創新,發揮其最大潛力。
反觀中國,中共體制本質上是「政治挂帥」,特別是在高科技領域,當局更將科技視為服務政權的工具。許多科研人才在政治高壓下被迫為黨服務,創造力受到扼殺。在這種由外行領導內行、意識形態優先的結構下,真正有價值的原創性創新難以誕生,甚至被制度性地壓制。這是一個體制因素。
其次,儘管中共自改革開放以來在科技上取得若干成就,但這些成就往往建立在竊取、模仿與山寨的基礎上,稍作改良後包裝為「自主創新」。如果沒有美國和歐洲長期以來的技術輸出,甚至是在西方企業疏於防範的情況下被盜取的技術,中共難以達到目前的科技水平。
從這個角度來看,一旦中美真的進入全面對抗的狀態,如果美國封鎖所有這些關鍵技術對中國的輸出,比如禁止人工智慧的開放,機器人技術一旦不開放,就會發現中共自己在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上立刻會停擺。中共所謂的技術進展,都是基於西方技術的。它不是自己原創的創新。中共根本沒有這樣的土壤條件來培養自己的創新技術。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