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死亡將至 我們必須要做這件事(組圖)

作者:張明志 發表:2024-05-23 13: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人們往往會逃避死亡
人們往往會逃避死亡(圖片來源:Pexels)

你是否曾想過,當我們的靈魂隨著科技進步而改變時,人性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癌症是老化的細胞壞了,突變了。人類在二十一世紀的心靈是否也突變了?面臨更多的新科技、更普及的人工智慧,將來的醫療生態更加多元化,人類互信互愛的美德將因此更加面臨嚴峻的挑戰,因為人性、靈性不見了,被科技取代了。世界的事情與環境都發生突變或巨大的變革,變得更多元、步調更快,我們應該如何對應?馬偕醫學院臨床教授張明志在《隨時放得下的功課》(時報出版)一書中提到,假若一輩子就這樣生病死了,我們有學到什麼呢?死亡人生的必然,是很大的功課,可以學習很多。人生的目標在於有沒有把功課做好,而不是風光一輩子。

科學家扮演上帝,創新換取商業利益

生命的盡頭是永恆,而知識的盡頭卻是死亡。科學家喜歡創新,扮演上帝的角色,就像魔法師一樣。他們利用創新的事物來換取商業利益,進而影響政治,最終的結果往往是死亡在盡頭等待。我們看到,醫學和生命科學也是如此。複製生物和基因改造,這些除了滿足好奇心,還帶來了巨大的商業利益,說白了,就是賺大錢。

延長生命背後的意義,是失能殘破的餘生

於是,人們開始逃避死亡。儘管醫生如何告知,很多人還是相信人類可以突破醫學的極限。因此,有些人的死亡過程變得漫長。過去幾個星期內會死亡的病人,如今可能延續很多年。雖然這樣有意義地延長了生命,但生活品質呢?臥床不起、依靠呼吸器,或者住在加護病房。這些耗費大量金錢換取的生命,背後又意味著什麼?他們的餘生,多半是失能、殘破的。他們感恩了嗎?悟道了嗎?更加認識神了嗎?還是每天擔心病情惡化、復發,或死亡的降臨?

面對生死難以抉擇,永遠無法做好準備

病人問:「醫生,救救我,我還不想死!」

醫生問:「那你什麼時候願意死?」

病人答:「無論如何,我都不想死。」

醫生又問:「如果你能暫時活下來,你想做什麼?」

病人說:「我還有很多事要做,還沒好好享受生活。」

醫生問:「舉個例子,有什麼事是你想完成的呢?從最重要的到不太重要的,列出你的願望清單?」

病人沉默了……然後說:「死亡很可怕,我不知道該列什麼。我永遠都不可能準備好……。」

我們理應在心中存有善念(
我們理應在心中存有善念(圖片來源:Pexels)

活錯方向等於白活一場,原地打轉也無妨

如果活錯了方向,就等於白白過了一生。有些人認為,即使在原地打轉,看看風景也無妨。也許有人一覺醒來,才發現自己走錯了路,就像一場夢,但最終會有醒悟的時候。無論是疾病、治療、復發、痊癒還是死亡,這些都是救贖的過程。生病不是罪過,死亡也不是罪過。通過生病,我們才會明白人類的渺小,才會珍惜每一天平安的日子,明白我們多麼需要他人的幫助,需要風調雨順的環境。死亡只是考驗結束的一部分,不是及格或不及格,也不是獎勵或懲罰。死亡只是生命樂章的結尾,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

一輩子沒做壞事,行善卻常無言以對

回顧我們的病人,他們常常說自己一輩子沒做什麼壞事,為什麼會遭受這樣的病痛折磨。我在一些早期的著作中都有提到這個問題,但當我反問他們:「你做了哪些好事,比別人特別好呢?」這時,他們通常無言以對。不做壞事,這沒錯,很多人都遵守法律,但要積極行善,就看個人的修養和對國家社會的貢獻了。很多人其實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可惜的是,他們沒有認真去實踐。

心存善念即成神影,早聞真理死亦無憾

應該這麼說,我們心中存有善念,內心有至高無上的神或宇宙的創造者。我們行善是本著初心,並不是刻意去討好任何神靈。早上聽到了真理,即使晚上死去也無憾。我們完成了人生的任務,在這一生中,做鹽做光,為社會盡力。當我們的任務完成了,就成就了更高的境界。這是一個圓滿的過程,是歡喜接受的能量轉換,是永恆的變化和重生。

(本文節錄:《隨時放得下的功課:心靈病房的18堂終極學分》一書)

責任編輯:初新 来源:時報出版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