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背后,有着很多的历史典故。(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二百五”在现代人来看是一个经典的怼人词汇,明明一个好好的数字,250为什么会变成不好的话呢?谁也不愿意被人称作“二百五”。其实在“二百五”背后,有着很多的历史典故。
黄金千两四人分
苏秦是战国时非常有能力的谋士,曾经身配六国相印.煊赫一时。苏秦为国家出谋划策,不可避免的会结下许多仇人。齐国的大夫们因为争宠都暗地里找人去刺杀苏秦。尽管他总能化险为夷,但最终还是没有躲过被行刺的命运。苏秦受了重伤。齐王就派人去捉拿凶手,但是没有抓到。苏秦眼看不行了,他说抓不到凶手死不瞑目啊。他要求齐王以自己是燕国的奸细为名,将他车裂于市,并且悬赏行刺之人,诱惑贼人出现。
齐王就按照苏秦的计策行事,苏秦死后,齐王让人把苏秦的头悬挂于城门之上,还发了一道榜文说,刺杀内奸苏秦的功臣赏黄金千两百,速来领赏。榜文一经贴出,一下子来了四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齐王多次询问四个人都咬定是自己所为,齐王就问赏黄金千两,现在你们四个人则每个人多少两了?四个人齐声回答说一人二百五。齐王喝道:“好吧,四个全都拉下去砍了!”结果四个人全部被杀。“二百五”这个词也就这样做为愚蠢的代名词流传了下来。
在古代私设仪仗是违法的。(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富二代雇乞丐装门面
另外一个说法是,唐朝有一个人叫谭文杰,他出身地主家庭,家中极为富有,深受溺爱。从小他就养成了贪玩,好吃懒做的习惯,更不喜欢读书。随着谭文杰逐渐长大,看到官老爷出行的仪仗开道很是威风,他便有了当官的愿望。于是,他们家里就出钱给他买了一个官来做。但是,唐朝有明文规定说,花钱买的官出行的时候一定要低调,不准仪仗开道。唐文杰就索性自己打造了一个私人仪仗队。由于无人可用,他只能花五百文钱从街上找来了两个乞丐来充当自己的仪仗队。因为私利仪仗这种事是大罪,正常人当然是不敢做的,只有这饿昏眼的乞丐才愿意赚这250钱。但是,这不伦不类的简单仪仗也让谭文杰出尽了洋相。他每次出行,乞丐开道,就成了当地的一个笑话。结果私设仪仗,很快就被朝里知道了,就罢免了谭文杰的官。后来,当地的乞丐就经常开玩笑的说没有了谭文杰再也赚不到“二百五”。
关于“二百五”的由来,还有其他一些有趣的说法。
一种说法与古代的银两计量有关。在古代,五百两银子被称为“一封”,而二百五十两则被称为“半封”。由于“半封”与“半疯”谐音,因此这个词逐渐演变为形容那些行为愚蠢、思维不清的人。
另一个说法源于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个财主的两个儿子,一个叫“成事”,一个叫“败事”。财主为了自己的家业能有人继承,就重金聘请西席先生来教导。很多人冲着重金去了,可都被气走了。一个落地老秀才去应聘留下了。教他们写大字,老大的字难,让他写三百遍,老二的字简单,让他写二百遍。等到检查的时候,两人都写了二百五十遍。老秀才就说:成事三百不足,败事二百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连数都数不明白。之后也愤然走人。从此二百五就流传了下来,形容脑筋不清楚的人。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与赌博有关,特别是牌九游戏。在牌九中,有一种组合被称为“二板五”,这被视为最小的点数,象征着无能和愚蠢。
责任编辑:紫萌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kzgd/ad/kzgmembership-20210704_728.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