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始祖黄帝开创新文化(图)

故事新解2

作者:屠龙 发表:2025-02-05 10: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亲蚕礼是由皇后所主持,率领众嫔妃祭拜蚕神嫘祖、并采桑喂蚕,以鼓励国人勤于纺织的礼仪(绘制画师:丁观鹤、金昆、郎世宁、程梁)
亲蚕礼是由皇后所主持,率领众嫔妃祭拜蚕神嫘祖、并采桑喂蚕。(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绘制画师:丁观鹤、金昆、郎世宁、程梁)

文接:黄帝战蚩尤——新旧历史文明的交替

我们中华民族被成为炎黄子孙,我们都是黄帝的后人,所以这个故事就从黄帝开始说起吧。上文讲了黄帝战蚩尤,这次主要讲讲黄帝这个人。

一,开创中医

谈起黄帝,很多人都知道有本书叫《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的经典,中医被称为岐黄之术,就是从这里来的,因为《黄帝内经》中大部分内容都是黄帝和岐伯的对话。

这本书的第一句讲黄帝的生平: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说黄帝生下来,就很通灵,浑身都是仙气,很早就能说话,儿童时期,很好学,徇齐,古人讲,见贤思齐嘛。成年后,性格敦厚,行动却敏捷迅速,就像孔子说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黄帝后来在玄山修成得道成龙上天,很多人都跟着,可是有些人身体太重掉回地上,有些人错过了时间,后来就在地上当了地仙。而玄山因此改名黄山,中国最美的山。

其实和黄帝同一时代的高人很多,为什么我们中华民族单单认黄帝作为“人文始祖”呢?因为黄帝带着自己的臣子们基于五行八卦,天地运行的道理,开创了几乎所有今天人们生活的文化基础。

《黄帝内经》就不必说了,其实那本书也不光是中医的内容,很多人从中可以看到用兵的道理,治国的方略,后来君王皇帝们治国,有些就采用的是“黄老之术,垂拱而治”,开创了中华盛世。

二,定制音律

如果没有音律标准,那么同一个曲调每个人都可以唱出不同的调门,这样音乐就无法正常的流传。那么五千年前,中国人是怎样定制音律的呢?中国人讲天地人三才,中国的文化中,天地人体都是相通的。比如这个音乐吧,我们现在知道学钢琴第一个需要掌握的音就是中音C,也就是中国音律中的黄钟,这个音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叫黄钟?

《吕氏春秋》里说:“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俞“昆仑”之阴,取竹于塮郤之谷,以生空窍后钧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吹四舍少,次制十二筒……以制十二律……黄帝又令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以和五音。”

就是说黄帝让负责音乐的伶伦在昆仑山之阴,用不同长度的竹子,把当中打空,在天气转冷时,埋在接天地之气的山凹,只留一孔以地面平齐,并用竹内薄膜将露出的孔封住。大地积聚的气流涌动,聚地气最多的大竹管首先涌喷出地气冲破竹膜,发出“嗡”的一声响,古人就把这定为“黄钟”之声,那天就是冬至。

为什么冬至这天地气会涌动呢?农历冬至的前一天称为暖阳回春之日,阴阳学说中的阴极生阳的日子,很多人都记得诸葛亮借东风,冬至这天刮东风,曹操百万雄师被烧的片甲不留。

然后伶伦用三分损益的方法定出其他十一声,从而制定出十二声律。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簇,太簇生南吕,南吕生姑洗,姑洗生应钟,应钟生蕤宾,蕤宾生大吕,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夹钟,夹钟生无射,无射生仲吕。其中,大吕就是中音A,黄钟大吕是中国古代对音律的代称。其中黄钟是根基,因为是黄帝主持制定的基准音,所以叫黄钟。

三,定制度量衡

在生活中度量衡是很重要的,要是没有度量衡,人就很难做生意,互通有无,上面讲到了音律和节气的关系,有了这个标准,古人就根据它制定了完整的度量衡的系统:

度:黄钟之管长九寸,分作九十段,每段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

量:黄钟之管长九寸,径三分,内空可容黍一千二百粒,名曰一龠,十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

衡:一黄钟管所容黍(一千二百粒)之重为十二铢(即一百粒黍之重为一铢),二黄钟管所容黍之重(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四,制定文与言

仓颉造字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仓颉是黄帝的史官,可以想见他也和乐官伶伦一样,是在黄帝的指令下做这件事情的。在此前,人们都是用结绳记事的,其实结绳记事也不简单,那记录的是根据五行八卦推演出的卦象,所以能详细的记录信息。这种方法虽然可行,但毕竟不利于保存和复制,所以,黄帝就让仓颉创造文字,所以仓颉造的文字表现的就是天象,或者说天象在人间的反应,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人们简称这些中国字为象形字。后来人看这些字都像一幅幅小画,就以为象形字的意思是以字的意外的实体为形象。其实是反过来,这些字的形象表达的是更深的天意,即天象,这才是象形字的真意。

当然有了文字就是为了书写,那么书写的文体是什么,也必然从黄帝开始就有了规范,我们很多人在读古代的文言文的时候,发现和口语不同,觉得有些困难,其实这也是有目的而为的。我们经常说的语言,其实分为语和言,语就是人们常说的口语,用于日常表达和沟通,而言呢就用于书写记录。这有什么好处呢?

中华文化流传五千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口语的发音和语法都会随着民族和地域的变迁发生很多变化,黄帝那时就已经预见了中华文明要流传几千年,如果都用口语的方式来记录,那今天的人可能很少能看懂古代的典籍了,有了标准的文言文,五千年的经典就会没有障碍的承传下来,生生不息。

五,制定汉服

黄帝的妻子嫘祖也很厉害,她发明了养蚕,让人们有漂亮的衣服穿,暖和的蚕丝被盖。黄帝制定了衣冠服饰的规范,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上衣下裳对应天地,右衽,即左衣襟压右衣襟代表阴在内、阳在外。上衣四片代表四季、下裳十二片代表一年十二月。总之都是道家自然理论的体现。后来宋的朝廷南迁被称为“衣冠南渡”。

六,制定人伦

黄帝看到原始状态的人们群居乱交,孩子不识父亲。就教授人们婚俗。为了让狂野的人们懂的家庭的安定和男女之爱,把指定婚姻的男女送进洞穴,封上洞口,七七四十九天再放他们出来。这就像一个炼丹的过程,开炉时里面的物质产生了质变,会形成丹,男女此时会产生爱恋,必须不再分开,成为稳定家庭。

七,发明车来运输和出行

黄帝还发明了车。黄帝号轩辕,就是车的意思,轩辕黄帝的意思就是车黄帝。轩是的有围棚的车,辕是指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西方社会一直把轮子的发明当成文明的头等大事,因为轮子可以大大提高运力。在黄山地区,人们至今还保留着轩辕轮会的过年民俗,纪念在这里成仙的黄帝。

八,制定历法

中华历法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阴阳合历,能精准反应日月运行,预测天气和大事件。这套以道家阴阳理论为根基的历法的原则就是黄帝制定的,因此叫黄历。

九,耕种五谷,开创了农业

黄帝的黄色代表五行中的土,土是农业的根基。土德代表孕育万物和宽厚仁慈,黄帝具备这样的品德,同时教会人们耕种,从而被称为黄帝。

民以食为天,是黄帝把华夏族变成一个农耕民族,从此有了安定的生活才能发展文明。以前人们以游牧和狩猎为主,生活并不稳定。为了让人们吃饱穿暖,黄帝带领部族在定居的地方尝试种植。他命人耕种,选择适合的土地,种下谷物,从此农耕文明开始了。黄帝不仅亲自示范,还教导部族如何打井、灌溉,努力让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正因如此,后人称他为“五谷之祖”。

总之,黄帝用自己修道而来的对天地人的理解,开创了一整套文化系统,跟随着这样的圣人;冷了有衣穿;饿了有饭吃;生病了有方治;闲来有音乐听;和他人生意有公平的度量衡;谈事情空口无凭,可以立字为证;约会不会错过时间;帝王将相,贩夫走卒,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一切都井井有条,人们怎么能不佩服他,怎么能不跟随他呢?

历史上的中国人跟随黄帝开创的文化五千年,经历了无数的辉煌,也为自己是一名黄帝子孙而自豪。因此黄帝是中华儿女当之无愧的“人文始祖”。



责任编辑:峪川 来源:看中国专栏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