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面是北方家常美食。河南焖面成名于宋朝,在民间传说中起源更早。(以下图片来源:作者李青城提供)
常言道:“人不可貌相。”虽然好外观很重要,但内涵才是品质的关键。此事用在菜肴上也同样适用。前些天看到一个视频,介绍一家好吃的安徽阜阳面馆的焖面,留言区竟然一片骂声,很多人说看着就不好吃等。我想那些贬低传统面条手艺的人可能都是南方人或香港人,他们不知道焖面在中国北方是非常普及的家常美食,如果难吃怎么可能有几亿人在吃呢?具体视频里的那个面,用的配菜是豇豆和五花肉,其实就是河南焖面。阜阳是安徽嵌入河南的地区,因此风俗可能相近吧。其实河南焖面就是我的家常便饭。不了解的事至少试过再评论,用自己的固有观念来评价,世界之大,如何能对超出你认识范围的事情做成正确判断呢?更不应该低估众人的智商或味蕾的水平,如果是被大众喜爱的美食,一定有它的独到之处。
据史料记载,焖面起源于宋朝,并在山西、河北、内蒙古西部以及河南等地广泛流传。这道面食小吃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口感,成为了当地人民餐桌上的佳肴。焖面的名字“焖”,准确地描述了其独特的烹饪方法,即通过焖制的方式使面条更加入味,口感更佳。但是民间传说中,焖面起源更早。秦时为修长城,春坤山(位于内蒙古包头)驻守过蒙恬的10万大军。蒙恬巡查周边村庄时获得启发,让将士们将饭菜一锅烩起来吃。“一锅烩”均衡了营养搭配,增强了将士们的体力,后来,从各地征用的民夫、将士又将这一简捷、美味的吃法带回故里,到了宋朝时“一锅烩”开始广泛传播于民间。岁月更迭中,将这一美食经过不断的改良,创造出让人流连忘返的美食——铁锅焖面。所以说焖面只是成名于宋朝,至少在秦朝就已经被官方发现并应用了。
焖面,顾名思义,就是不煮、不炒,用类似蒸汽的方法加锅盖焖熟的,但不叫蒸面是因为它是和菜肴直接接触的,是用菜汤入味的,不是放在笼屉上隔空直接用清水蒸。北方的焖面,根据各地蔬菜特点,有配白菜的山东焖面,配豆角的东北焖面。河南焖面一定要有豇豆,也可加入另一样配菜,比如芹菜、豆芽、胡萝卜,但以豇豆为主。豇豆本身有土腥气,做炒菜不好吃。但变成酸豆角或河南焖面,土腥气就没有了,豆香也出来了。再加上豇豆形状尺寸与面条相似,不出水,口感最好,于是在所有焖面里最是出名。就像北方很多地区都有炸酱面,但只有老北京炸酱面可以最成专门的面馆,河南焖面在焖面里能有专门的面馆,可见它的美味程度。很多河南风味饭馆也都卖河南焖面。多伦多的餐馆就有。如果不想自己做,可以到餐馆品尝。
好吃的东西往往不好做,需要复杂的流程才能把平凡的食材变成令人垂涎的美味,真要赞那些创作出这样美味的中华先民的良苦用心。下面分享我日常经常用的河南焖面做法:
加汤汁到肉菜的高度,盖锅盖焖一会。
1,五花肉切薄片是标配,但我不喜欢肥猪肉,所以用有肥膘的里肌肉代替,切大块也会非常嫩。
2,把豇豆切成寸段,这次我用了少量芹菜切成小段。
3,加热油时用香叶、大料、花椒炝锅。我不喜欢香料在面里,所以飘香后捞出香料。
4,用葱花、姜、蒜继续炝锅。我不喜欢吃整块的姜、蒜,吃的时候挑出去浪费了姜蒜的食疗功效,而且姜跟瘦肉很像,经常误食被呛到,所以我都是切成细末,经油炸过吃的时候没感觉。
5,葱姜爆香后爆炒肉片,变色后加料酒去腥。加生抽、老抽。
6,肉炒熟后加蔬菜翻炒。
7,加高汤(没有可用清水)没到菜表面,我正好有走地鸡海参汤,味道新美,盖锅盖焖一会。把蔬菜煮熟,同时让肉、菜营养和香味进入汤汁。
8,菜汤煮好后,把汤汁盛出来备用。
干挂面蒸十分钟。
9,把备好的面条摊在菜表面。最好用新鲜切面。没有鲜面条,该挂面直接焖容易粘连,要处理,比如把面条掰成两半,放射形摊在锅里,刷油防黏(试过,效果不好),事先蒸十分钟变软等办法。
10,在铺好的面条上均匀淋上刚才盛出的汤汁。盖盖焖几分钟。注意,不是把汤都加进去,那就成煮面条了。
11,再淋汤汁焖,反复三四次。
12,这时面条已经焖熟,根根分明。
13,关火,将面条与下面的菜肉翻拌均匀,借锅里余温进一步蒸发汤汁。
14,装盘时,没有一点汤汁。汤汁的味道全被吸收到面条里,面条也没有汤面的黏滑层和里面的硬心,内外质感、味道一致,每根面条都入味到中心,这就是焖面的妙处。不油、不水,肉菜面浑然一体。
经济实惠、营养美味的河南焖面装盘上桌。
这样营养均衡、实惠又美味的河南焖面就做完了。根据个人口味可配香醋或辣椒油吃。说过的都说非常好吃。没有强烈的气味,午餐带饭也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