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七大隐忧 明居正:经济问题必引政治动荡(图)

发表:2024-09-24 01:2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房地产危机
中国房地产面临危机(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4年9月24日讯】(看中国记者肖然报导)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的剧烈波动和中产阶级的反贫化趋势。这些经济现象不仅影响着个人财富的积累,也深刻改变了社会结构和政府的政策走向。台湾大学政治系名誉教授明居正通过深入分析中国当前的经济困境,揭示了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并对未来的政治和社会影响提出了重要见解。他从四个主要方面探讨中国经济问题的本质及其对未来发展的影响:房地产市场危机、经济政策的转变、外部环境的冲击,以及社会动荡与政治影响。

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Ray Dalio)在分析中国经济时指出了七大隐忧:

- 房地产市场危机: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价格下跌和过度开发的问题,严重依赖房地产的家庭财富面临巨大风险。

- 政府财政困境:地方政府财政依赖土地出让金和房地产收入,房地产市场低迷加剧了地方财政压力。

-“致富光荣”理念的改变:邓小平提出的“致富光荣”理念逐渐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共同富裕”政策,抑制了市场活力。

- 产权保护不稳定:产权保护的不充分,使得企业家和投资者对未来经济环境缺乏信心,导致投资意愿下降。

- 技术创新困境:尽管中国在专利数量上表现突出,但创新成果难以市场化,政府干预过多,限制了技术创新的经济效益。

- 中国当前经济困境与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的“失落的30年”有相似之处,面临长期停滞的风险。

- 外资投资前景不明:尽管投资中国仍有回报,但投资者需更加谨慎,外资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开始下降,投资比例应适度调整。

明居正指出,要解决以上这些隐忧,中国需要在经济政策上做出深刻的反思和调整。只有通过真正的市场化改革,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增强产权保护,才能重振企业的信心,推动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如果中国继续坚持当前的政策路线,不仅经济将陷入长期低迷,政治层面的变革压力也将日益加剧。经济问题终将演变为政治问题,中国的未来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房地产市场危机与中产阶级的反贫化

明居正在油管节目《政经最前线》中表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曾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但近年来的下滑却让众多投资者和中产阶级陷入了困境。房地产价格在一段时间内急剧攀升,使得许多家庭将大部分财富投入房产。然而,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房价开始下跌,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政府限制房产出售的政策。业主无法通过出售房产减少损失,仍需继续偿还贷款。这种限制出售的措施,在短期内似乎稳定了市场,但长期来看,它大大压制了市场的正常运转,扭曲了供需关系。

中产阶级是消费市场的主力军,他们的财务压力直接影响了整个经济的消费能力。当房价下跌,资产缩水,且工资下降甚至失业时,许多中产阶级不得不缩减日常开支。明居正指出,这种现象如果持续发展,将导致大规模的中产阶级反贫化,形成一种社会阶层的倒退。中产阶级原本是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但当他们的财富大幅缩水,生活质量急剧下降时,社会矛盾和不满情绪将随之增加。

地方政府的财政困境也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危机。过去,地方政府依赖土地出让金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然而,随着房产市场萎靡不振,土地的销售也变得更加困难,导致地方财政收入锐减。这不仅影响了地方政府的日常运营,也限制了其推动经济发展的能力。地方政府为了维持财政收入,往往选择进一步开发房地产项目,形成了恶性循环。

此外,基础设施建设过度的问题也凸显出来。中国近年来大量兴建高铁、机场等基础设施,虽然短期内提升了GDP,但很多项目并没有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甚至出现了大量闲置的“蚊子站”。这种过度投资和无效建设,使得地方政府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进一步加剧了财政困境。

致富光荣理念的变革与产权保护的缺失

邓小平时代提出的“致富光荣”理念,曾推动中国社会走向市场化和现代化,鼓励个人创业和财富积累。然而,近年来这一理念逐渐被弱化,习近平政府提出的“共同富裕”政策则更加强调社会财富的再分配。这一政策虽然旨在缩小贫富差距,但也引发了市场活力下降的担忧。

明居正强调,产权保护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一。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家和投资者需要明确的产权保障,以确保他们的财富和投资不受任意的政策变动或政府干预的威胁。然而,在中国,产权保护的不足使得许多企业家对未来的经济环境失去了信心。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干预频繁,尤其是在税收和监管方面的加强,进一步挫伤了企业的积极性。

近年来,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和公司高管纷纷选择将资产转移到海外,以规避国内日益严苛的经济环境。这种趋势不仅削弱了中国国内的创新和竞争力,也使得经济增长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然而在产权不稳定、政策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成果转化的效率都大打折扣。许多创新成果无法有效转化为商业价值,限制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政府对科技领域的过度干预也使得创新企业面临重重压力。虽然中国的专利数量逐年上升,但这些专利中能转化为实际经济成果的比例却较低。这种现象反映出,过度追求数量而忽视市场需求的政策导向,阻碍了科技创新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在此背景下,许多民营企业的投资意愿逐渐下降。面对不确定的政策环境和产权保护的不足,企业主选择观望甚至缩减投资规模。这种现象对经济活力的打击是巨大的,特别是在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政府的干预与企业的自主创新之间往往形成冲突,导致中国的创新驱动型经济模式难以得到充分发展。

外部环境的冲击与中国经济的未来

明居正认为,除了国内的经济问题,中国还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国际环境压力。中美贸易战的持续使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受到了重大打击。自2018年贸易战爆发以来,美国对中国的多项产品加征关税,限制了中国企业的海外市场空间。这不仅使得中国的出口受挫,也迫使许多制造企业将生产转移至其他成本更低的国家,如越南、印度等地。

中美之间的科技竞争也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美国采取了多项限制措施,限制中国获取先进的半导体、通信技术等高科技产品。这种技术封锁加剧了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困境,特别是在5G、人工智能和芯片制造领域,中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除了美国,欧洲国家也开始对中国采取更加谨慎的贸易政策。欧盟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往来一直是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欧洲对中国的市场准入和技术保护措施表现出越来越多的担忧。随着中国在全球市场上实施低价竞争策略,欧洲的许多中小企业遭受了巨大冲击,促使欧盟逐步加强对中国进口产品的审查和限制。

外资的撤离也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选择将生产线从中国迁往其他国家,这一趋势不仅削弱了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也使得中国经济失去了大量的外汇收入和就业机会。尤其是在中国推出一系列反间谍法、数据安全法等法规后,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信任度进一步下降。这些法规的实施虽然旨在保护国家安全,但却引发了外界对中国经济环境日益封闭的担忧。

社会动荡与政治影响

经济问题往往会引发更深层次的社会和政治动荡。明居正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持续低迷必然会对社会结构和政治体系产生冲击。近年来,中国社会对政府政策的不满情绪逐渐加剧,尤其是在经济增长放缓、中产阶级反贫化的背景下,民众对政府的经济管理能力产生了质疑。

政府的高压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社会的不满情绪,但这种压制只能是暂时的。当经济困境长期得不到解决,社会矛盾不断积累时,政治改革的压力将不可避免地浮现。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集权体制下,经济的持续恶化可能会直接挑战现有的政治体制,导致政权合法性的危机。

习近平政府提出的“共同富裕”政策虽然在短期内得到了部分民众的支持,但随着政策的实施,人们逐渐意识到这并不是解决贫富差距的根本手段。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财富分配的再调整反而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经营压力,使得整个社会的财富创造能力下降。长期来看,这种政策必然会引发更多的社会不满,进而演变为政治问题。

此外,随着国际环境的恶化和对外贸易的减少,中国的就业市场压力也日益增加。外资企业的撤离使得大量工人失去了工作,而国内企业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下也纷纷缩减招聘和生产规模。这种情况使得中国政府在应对就业问题时面临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在农村和中小城市,失业率的上升可能会引发更为严重的社会动荡。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