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管道协议陷僵局 中俄友谊“无上限”?

发表:2024-06-10 15: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2024年6月10日讯】中国与俄罗斯合作的天然气协议“西伯利亚力量2号”传出因北京强硬砍价而面临停摆,让双方“无上限友谊”蒙上一层阴影。

分析人士表示,这项协议的经济利益层面可能会蔓延到政治信任与外交关系,导致双方在国际舞台上的互动变得更加谨慎。但中俄在共同反美的“大局”下,尽管过程有些曲折,彼此合作的态势仍不会改变。俄罗斯最后妥协的可能性高,或者会用北极等其他战略空间来跟中国做出交换。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号”(Power of Siberia-2)大型天然气管道协议已经陷入僵局,因为莫斯科认为北京在价格和量上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中国提出的天然气采购价格接近莫斯科当局大幅补贴后的国内价格,且承诺的采购量只有该管线预估年输气量500亿立方米的一小部分。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指出,“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设计工作早在2020年启动,该天然气管道名为“东方联盟”的支线,穿越蒙古,输往中国。管道总长度约为6700公里,其中2700公里穿越俄罗斯境内。该管道可在“西伯利亚力量1号”之外每年额外输送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给中国。

“西伯利亚力量1号”的管道全长3000公里,穿越西伯利亚一路进入中国东北部的黑龙江省。该管道自2019年12月开始营运,2024年的出口量预计达到300亿立方米,2025年达到380亿立方米的满荷供应量。

上月,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Alexander Novak)还说,中俄两国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将签署修建“西伯利亚力量2号”合约,未料不到一个月,计划就生变。事实上,蒙古国总理罗布桑那木斯来·云额尔登(Oyun-Erdene Luvsannamsrai)在今年1月时也曾透露,该管道工程建设可能面临推迟。

讨价还价

根据目前透露出来的信息,谈判双方现在困在定价。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曾经根据2019到2021年的海关数据计算,中国向俄罗斯支付的天然气价格为每百万英热单位(British thermal unit)4.4美元,低于支付给缅甸的10美元,也低于给乌兹别克斯坦的5美元。同期,俄罗斯向欧洲出口的天然气价格约为每百万英热单位10美元。换句话说,俄罗斯对中国出口天然气的价格只有欧洲的一半,而且路透社曾报道,俄罗斯预期接下来4年对中国天然气的售价还将持续下跌。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踩煞车并不代表对这个项目没兴趣,很可能是还在跟俄国讨价还价中,以便争取更好的条件。毕竟中国仍处于天然气消费需求的增长期,相关研究指出,中国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在2035年时会提升至60%。何况目前中国取道海运进口的液化天然气比重偏高,会有被海上封锁或拦截的风险,因此在洁净能源目标和能源安全的考量下,中国仍有进口天然气的强烈需求。

台湾南华大学亚太研究所所长孙国祥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中国“砍价”的“底气”来自于俄罗斯有求于中国,因为俄罗斯需要透过出口原物料来取得俄乌战场上的经济来源。

他说:“这一次所释放出来的讯息似乎中国是透过现在俄罗斯急需要去出口天然气的部分,来维持他在俄乌冲突以及自己国内经济的稳定上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砍价底气何在

孙国祥表示,急于从外国进口天然气的中国,却在“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表现“矜持”,很可能跟中国自身对于目前整体全球经济情势的判断有关,包括全球供应链重组造成的经济不稳定等,导致了中国在国际贸易和投资标的上都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换言之,中国在未来的天然气采购上面“究竟愿意付出多少钱”成为中国的基本考量,而这又牵涉到中国本身的经济状况。

孙国祥说,中国现在中央与地方债台高筑,所以中国似乎想要用比较保守的经济政策来维护国内的稳定发展,以防范系统性风险。再加上中国可能评断与美国和欧盟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未来仍要持续应对,因此对于未来天然气的需求是否还要像以往那么多,也变得更加审慎评估。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6月3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寻找中俄两国利益汇合点,深化利益交融,是中俄两国元首的共识。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3日也说,俄罗斯将与中国就能源供应问题达成所有必要协议,谈判仍继续。

影响层面

孙国祥表示,如果“西伯利亚力量2号”没有办法建成,或者建成了但中国采购的份额非常低的话,将直接影响俄罗斯能源出口的经济利益。但由于能源合作一直是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所以如果谈不拢,这个经济影响有可能会蔓延到政治信任,甚至外交关系上,导致双方在其他合作面向与国际舞台上的互动将变得更为谨慎。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国家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员刘萧翔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西伯利亚2号’这条管线,对中俄来说在客观上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应该谈得成,可能只是早或晚的问题而已。我们可以从之前的西伯利亚力量管道案例找到答案。”

他指出,2014年“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线的合同能谈成和当年的乌克兰危机有很大的关系。当时俄国被西方经济制裁后,许多重大投资开发无以为继。如果没有后来的中国资金投入,俄罗斯空有丰富天然气资源也无力独自开发。俄国目前因为俄乌战争面临制裁,情势又比2014年时更为严峻,俄国甚至还丢了欧洲这个庞大的天然气市场。

刘萧翔表示,所以回过头去看,即便2014年时俄国迫于无奈向中国让步,“西伯利亚力量1号”这条管线之后还是为俄罗斯带来相当大的政经效益。首先,当时这条管线的落成让俄罗斯有和欧洲议价的筹码;再者,俄罗斯也能借由这条管线推动它亟待开发的远东地区,也提供未来深耕亚太地区能源市场的可能性。

对俄仍有利

他说:“同样的道理,假如俄国最后在‘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上被迫对中国让步,但长远来看,对俄国还是有利。”

他表示,即便对中国的天然气出口利润补不上欧洲市场的缺口,俄罗斯也别无选择,只能尽量从中争取有利的条件,只是对俄国自尊与民众情感的伤害恐怕难免,俄国内部就有舆论认为2014年中国是在对俄国趁火打劫,“今天也一定还会有这样的看法”。

刘萧翔说,中俄之间还是存在天然气的供需关系,目前没达成共识不代表就此破局,只是双方还在磨合彼此都能接受的条件。至于怎么磨合,这涉及决策黑箱,外界暂时不得而知。但或许有一种的可能,就是俄国在天然气出口上让步,而中国在俄国其他需要的方面提供支持或做同等的让步。

台湾政治大学国际事务学院院长连弘宜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提出相同看法。他表示,中俄能源合作通常在遇到大事的时候价格就能抵定,比如2008年格鲁吉亚冲突时,原油价格就谈妥了;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时,天然气的价格就谈妥了。照理说现在俄乌战争中,俄罗斯对中国有比较大的需求,但对中国而言,他当然希望能拿到更好的合同,双方还在拉锯中,这是一个谈判的过程。

连弘宜说:“根据过去那两次的经验,我个人觉得因为买卖就是价格的问题而已,那价格的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妥协,所以我个人觉得妥协的可能性应该是比较高。那当然就是看谁最后是有需求对方的,就是等于说被迫要妥协。”

共同利益

连弘宜认为,虽然“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谈判过程有些曲折,但中俄之间并不会因为单一事件而影响到两国关系,因为双方有一个“大局”的共识,就是必须要共同合作才能应对来自以美国为首的外来压力。

他说,虽然目前俄乌战争的情势,不管是在国际舆论支持,还是物资支援等方面,看起来好像是俄国比较需要中国;但长远来看,北极的矿藏资源、航道扩展、科学研究、军事利益等,这一条“冰上丝绸之路”对中国极具吸引力,而这一块土地主要掌控权在俄罗斯手中,所以中俄未来还有很多战略利益的合作空间。

台湾南华大学亚太研究所所长孙国祥说,上月中的中俄联合声明中,中俄表示将共同开发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的“黑瞎子岛”,并探讨中俄跟朝鲜边界比邻的图们江下游出海口事宜,甚至对北极航线也展开讨论,显示中俄之间仍然具有很多共同利益。

他表示,中俄联合声明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开发显示中俄未来似乎在远东地区正在找一些协作空间,而这些空间或许会是未来北极战略空间一个非常重要的交换,而这其中也包括了“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的谈判。

责任编辑:辛荷 来源:美国之音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