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开始拒收断供房。(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4年6月3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楼市的风险已经感染金融系统,银行开始拒收断供房。房地产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中国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日前称,打好商品住房烂尾风险处置攻坚战。
银行开始拒收断供房 还主动降月供
所谓的断供房,主要是指购房者在与银行签订《个人住房按揭合同》后,如果连续3个月或者一年内累计有6个月没有按时还款,银行就会将其视作断供,同时发出《催款通知书》。之后仍不还款的业主,或者无法和银行商议变更还款计划的业主,银行就会向法院提起诉讼,那么这类房子就成为断供房。接下来就是法院拍卖房屋(法拍房),当债务人无力履行抵押合约,或无法清偿债务时,而被债权人经由各种司法程序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将债务人名下房屋拍卖,以拍卖所得价金满足债权。
断供房的涌现,也意味着银行业的坏账风险会随之而来。
中国断供房数量越来越多,2017年国内法拍房只有9000套,而到了2019年法拍房数量就快速飙升到50万套,直接翻了50多倍。截至2023年底,断供房超过350万套。而银行拿了大量法拍房,将会面临无法及时变现的问题。
日前在中国社交媒体微博上,有人发文阐述近期的自身经历:2021年花175万元(人民币,下同)在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大学城买了套房,月供6350元,大环境不好,现在已经断供三月了。银行前三月打电话礼貌的问候一下子,中心思想是催还月供,到第四个月不还就该走流程了(银行通知、法院查封、进入法拍程序、最后进行债务清算....)。谁知,竟然收到银行通知——人家不要房子了,现在只还月供的四分之一就行;这种“优待”给延期两年,期间只要按约定还款,两年之后再说。
然而,发生在福建的这个“银行拒收断供房”不过只是冰山一角。对于握在手里的断供房,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以一种极其谨慎的方式处理——非但不着急到法院起诉,反而是在想办法劝断供者“回头是岸”。
中国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总资产为417.3万亿元,同比增长9.9%;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3.95万亿元,较2023年初增加149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62%。而许多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细分来看,与房地产有关的不良率从2022年的4.06%上升至2023年的6.48%,而且飙升速度飞快。并且与房地产有关的信贷存量,占中国银行业全部贷款业务的比重有40%之多。
弃房断供的原因
导致中国法拍房数量的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最近这两年,很多城市房价出现了大跌。有些地方房价已经跌去了30%,把之前购房者的首付款都给跌没了。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投资炒房客,就会选择弃房断供。显然,房价在上涨时,投资炒房客跟风买房,而房价一旦出现下跌,把首付都跌没了,炒房者就会选择断供止损。
第二,不少人之前在买房时,每个月都能按时还房贷。但是,这几年中国经济不景气,一旦碰到了收入减少或者失业,就会感到每月还房贷的压力大。甚至喘不过气来。也只好选择断供。这部分人并不是不想按时还房贷,而是实在没有这个能力继续偿还房贷了。
第三,之前一些人买房,主要是看到了周围人都在投资买房,而且有了赚钱效应,也就不考虑自己的实际经济能力,匆忙买房。现在遇到房价连续下跌,自己收入又减少了,这些人开始后悔了。他们后悔当初冲动买房,现在却要承受巨大的还贷压力。于是,这部分人也选择了弃房断供。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发声 贵州债务危急
根据中国金融监管总局网站5月24日发布的信息显示,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贵州省调研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实情况时强调,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各尽其责,继续坚持因城施策,以城市为主体、以项目为中心,严格把好“白名单”准入关,按照分类推进处置的要求,重点支持在建已售未交付住宅项目,打好商品住房烂尾风险处置攻坚战。
李云泽分别前往遵义市区、贵阳市区典型楼盘,调研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实情况,并在遵义市主持召开房地产工作座谈会。
李云泽表示,聚焦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地方政府债务化解、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强化央地协同联动。
中国经济前景不佳,依赖房地产市场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降低,债务危机迫在眉睫,贵州省政府率先表示无法化解债务。
贵州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此前曾在网站发文表示,其财税金融研究处先后赴贵阳市贵安新区、遵义市、毕节市、六盘水市等地,进行“化解贵州地方政府债务情况专题调研”。发现当地债务问题已成“重大而又极需解决的问题”,但受限于“财力水平有限”,化债工作推进“异常艰难”,“仅依靠自身能力已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化债是指通过充裕政府财政表内资金、融资平台可用资金,并配合一系列政策、项目,去化解政府债务与隐性债务。
文中续称,接下来调研组将向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争取支持,为化解贵州地方债务提出可行建议。
据贵州省财政厅的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底,贵州省债务余额达15124亿元,还不包括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大部分为地方政府有担保责任的城投公司的负债,保守估计这部分也还有上万亿元。
隐形债务是中国各地政府可让其不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融资项目,但是,金融市场仍将其视为地方政府负债。目前,中国财政部没有关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账目。
中国官媒曾发布文章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整体数据不明,但由于隐性债务的形成多与城投平台有关,后者有息负债余额常被用来估测隐性债务规模。
房地产和政府债务风险蔓延到金融系统
中国官方5月17日公布了多项措施,将提供高达1万亿元的融资并放宽抵押贷款利率规则,地方政府将购买“部分”烂尾楼及未售出的商品房。
作为这些举措的一部分,中国央行表示将设立3000亿元的再贷款机制,供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购买已建成但未售出的房屋,用于建设经济适用住房。
中国央行预计,此次再贷款计划将带来5000亿元的银行融资。
在过去两年中,北京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但都未能重振房地产行业。在房地产行业的巅峰时期,该行业占到了全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并且仍然是拖累中国经济的主要因素。
尽管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媒体发布报道,将最新政策描述为房地产行业的“历史性时刻”,但许多中国观察家对此的评估更加谨慎。
分析人士表示,中央政府决定介入房地产市场,这是一个重要的举措,但是,与全国估计数万亿元的房地产库存相比,所提供的融资规模显得微不足道。
最新官方数据显示,1-4月新建商品住宅待售面积3.9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4%,相当于6.6个曼哈顿。天风证券估计,购买全部存量需要花费约7万亿元。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银行大中华区房地产研究主管卡尔・蔡(Karl Choi)指出,社会住房计划只在大城市实施,他估计,这5000亿的资金可以以大幅折扣购买二线城市高达15%的库存。
麦格理经济学家表示,北京方面的先前声明表明,政府的政策目标可能是用18个月的时间来去化库存,而目前去化库存的时间为28个月。
他们表示,实现这一政策目标预计需要花费2万亿元人民币。
“鉴于其规模有限,以及执行中面临的各种挑战,仅靠这一计划不太可能解决问题,”世界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伟俊在一份报告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