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金面临“完美风暴” 耗尽的时间点提前(图)

作者:文龙 发表:2024-05-30 14:4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8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养老金耗尽的时间点可能要提前。
中国养老金耗尽的时间点可能要提前。(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4年5月30日讯】(看中国记者文龙综合报导)据中国社科院此前估计,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将于2035年耗尽。不过,中国经济前景不佳、人口少子化和快速老龄化、年轻人退出社保等因素,导致养老金耗尽的时间点可能要提前。

中国养老金面临着一场“完美风暴”

中国经济滑坡正在对养老基金造成冲击,根据国际研究机构的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将持续低迷、甚至很可能恶化。与此同时,中国还面临人口少子化的威胁。目前中国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人口正在萎缩和老龄化。

中国的养老金体系曾经是双轨制,公务员早前不需要缴纳养老金,但是退休的时候会领取比普通工人高得多的养老资金,后来虽然并轨,但在压力之下,中国的养老金体系已变得支离破碎。

在养老这个问题上,日本经常被当作典型例子。但是在中国,这场危机涉及的人口是日本的十倍。预计未来十年中国将有3亿人退休,这将给正在萎缩的适龄就业群体带来巨大压力。目前已有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超负荷工作,过着“996的生活”--从早9点工作到晚9点,每周工作六天。这导致年轻人理想破灭、精疲力竭。

中国顶级政府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估计,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将于2035年耗尽。但是,多种因素叠加,这个时间点可能要提前了。

目前,中国养老金体系如今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由政府主导;第二支柱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是个人养老金计划。后两者是非强制性的,可选可不选。中国的经济低迷正在削弱人们为可选项目付费的能力。

前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最近表示,延长退休年龄涉及平均健康水平和老年人的生产力。即使实施了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韩国和日本的例子也表明,由于需要兼顾劳动力供应、代际收入差异以及人口老龄化的不确切影响等因素,也需要超过十年的时间。

《华尔街日报》5月29日的报道认为,中国养老金体系面临着一场“完美风暴”,鲜有专家看到出路:

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在2021年破灭,目前房价处于多年来的最低水平,这种情况正在压垮那些几年前购房的人,并对中国经济造成巨大拖累。根据政府统计数据,中国绝大多数家庭的财富与房产有关,房产约占家庭财富的70%。房价有可能会进一步下跌,这将令已经购买房产价值缩水,但困扰人们的并不是近期的财务前景。而是中国养老金体系未来的健康状况,该体系面临着一场“完美风暴”。

特别是“清零”防疫政策放松之后,中国民众无更多资金消费,在实施刺激政策时,北京当局的计划几乎总是针对基础设施等供给侧,忽视了对家庭的直接支持,也忽视了促进外界期待已久的中国庞大消费阶层的崛起。

“加强养老金制度从长期来看肯定会促进消费,但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影响。这是因为加强养老金制度需要经过多年的检验,才能使其可信度达到足以改变实际消费行为的程度。”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Carnegie Endowment)高级研究员Michael Pettis表示。

瑞银投资研究(UBS Investment Research)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兼亚洲经济主管汪涛对此表示赞同,她表示,政府需要向民众敞开钱袋子,以刺激消费。

汪涛说:“这些措施能帮助增强人们对未来的信心,降低储蓄率,从而促进消费。”

普惠式基础养老金制度遭热议

“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建议建立普惠式基础养老金制度,以期让未工作过、未缴纳过社保,不能享受基本养老保障年满65岁的老年人群都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建议的设想是以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依据来实施,并根据该标准的变动来调整普惠式基础养老金的额度,且鼓励经济发达地区在最低标准上适度加码。至于已经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或居民养老保险、但养老金偏低的老年人,则可以适当提高其基础养老金金额。

中国民众有所质疑,表示资金来源需要搞清楚,难道提高年轻人社保基数或是降低哪个群体的退休金?

在台北的龙华科技大学兼任助理教授赖荣伟专精中国研究,他此前对美国之音表示,中国若实施“普惠式养老金制度”,将没有工作、没有纳保的人都概括照顾的话,等于回到60、70年代的计划经济,人民吃大锅饭的共产制,就会失去工作诱因,进而导致国家生产力低落且没效率。

赖荣伟表示,效果恐遭扭曲,因为中国的竞争太激烈,导致很多人开始“躺平”,若再施行普发养老金,恐更进一步降低他们的工作意愿,因为一旦不用付出劳力、也有钱领的话,大城市的劳动人口可能移往乡镇居住,过着最低限度的生活。

赖荣伟表示,普惠式基础养老金制度如果是财政盈余的发达地区先行,但欠发达地区则建议中央财政支持,这恐引发各省财政竞争的难题,因为经济发达省份缴税多,收到中央的财政补助却偏少,若再拨发养老金,恐加重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对中国经济雪上加霜。此外,富有省份上缴中央的税收,若被用来补助贫穷省份的养老金,社会也恐反弹。“富省缴的钱拿去补助那些穷省的人,你要把年轻人赚钱、纳税所缴的钱,去补助那些过去都没有工作的老人家,财政分配的问题就出来了,它会造成整个制度上的扭曲、富人跟穷人的矛盾、年轻人跟老人家的矛盾。”

中国老年抚养比连续17年上升

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2月1日举行的2023年全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财政部资产管理司司长侯俊明表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已接近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

海外智库“天钧政经”的研究员任重道指出,按照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3)》,中国60岁以上人口2.8亿,假设其中有1.5亿人是城镇户籍以及平均每月2000元养老金。在静态支出的情况下,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也支撑不到20个月。并且,从2022年开始,每年新增至少2000万退休人口,而缴纳社保的人数却不断下降。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发布研究报告,统计年鉴显示,2014年以来,中国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已经连续第九年减少。与之相对应的是老年人口快速增加,由此带来老年抚养比的持续提升。

统计年鉴显示,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到2097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4.9%,老年抚养比达到21.8%(老年抚养比=老年人口数量/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这使中国总抚养比也持续提升,达到46.6%(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老年人口数量/劳动年龄人口数量)。2010年,中国总抚养比仅为34.2%,目前已经向50%接近。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一般把人口总抚养比低于50%的阶段称为人口红利期,目前中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深,与之相对应的是各地的人口增速出现明显的差别。最近数年,以户籍人口老龄化率在2022年底达到36.8%的上海为代表,大城市的老龄化进入“深水区”。这些城市通过降低落户和购房门槛,不断吸引年轻劳动力进入。

中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从国际惯例来看,社会进入老龄化的标志是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即为深度老龄化社会,占比超过20%则为超级老龄化社会。

1月17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1.1%,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5.4%。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