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4个月工业利润增 电力、燃气及水价涨(图)

作者:文龙 发表:2024-05-29 21:4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2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经济局面愈发复杂,滞胀时代来临。
中国经济局面愈发复杂,滞胀时代来临。(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4年5月29日讯】(看中国记者文龙综合报导)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3%,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自来水价格均大幅上涨。分析指中国经济局面愈发复杂,滞胀时代来临。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3%

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946.9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4.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的是年主营业务收入达2000万元以上工业法人单位。

数据显示,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396.4亿元,同比下降2.8%;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508.1亿元,增长0.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285.9亿元,增长16.7%;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448.0亿元,增长6.4%。

1—4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3923.9亿元,同比下降18.6%;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4439.8亿元,增长8.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2583.2亿元,增长36.9%。

简单来说,涉及民生的电力、热力、燃气及自来水价格均上涨,导致企业利润大幅增加。

针对中国官方公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据,经济学者也有不同看法。

专注统计学研究的旅美经济学者程晓农此前对自由亚洲电台表示,“共产党制定的指标不能失败,所以不管怎么样都会把它算出来,证明它是成功的。失败的从来不公布,宣布的目标永远是实现的,因此不能够相信这个数据。”

他举例,在工业生产方面,中国官方统计仅有“规模以上”企业的产值,“规模以上”的含义很大程度上是规模较大的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例如,石油化工、造船等:“只统计大企业,数据比较高一些。现在中国倒闭的不是大企业,而是小企业,在中国的统计方法都被排除掉了。”

民生必需品价格正在大幅上涨

5月13日,广州市拟上调自来水价格,从最低每立方米1.98元上调至每立方米2.6元,涨幅31%。

广州市为此在5月9日召开听证会,17人参加,包括12名消费者,经营者、与定价听证项目有关的其他利益相关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各一名。

听证会结果显示,17名参与者中有16人赞成涨价,另有一名参加人的意见是赞成水价改革,但认为目前方案涨价幅度较大,要作进一步的修改。

据《羊城晚报》报道,在目前的两个涨价方案中,涨幅更大的方案支持人数更多,有9人支持。

该结果引发网民热议,称广州市1800多万人每天的用水问题,被17个代表决定了,还有网民质疑敲定17名代表的选举机制不透明,听证会只是走个流程。

5月13日,一则有关居民电费涨价的消息在社交平台传播,据称居民电价将自6月1日起上涨,同时取消谷峰计价,改成分段计价。消息称,届时居民电费将分5个时段计价,8-12时为1.08元/千瓦时,12-17时为0.68元/千瓦时,17-21时回到1.08元/千瓦时,21时至次日0时再调整为0.68元/千瓦时,次日0-8时降至0.31元/千瓦时。

中国铁路网站日前公布将于6月15日起,调整包括武汉至广州、杭州至宁波、上海至杭州和杭州至长沙等热门路段,时速在300公里及以上的高铁路线票价,增幅约20%,以武汉至广州南为例,高铁二等座的单程票价,目前是463.5元,涨价后会增至553元,增加了89.50元。高铁公布涨价后,成为中国网民连日的热门话题,人们担忧高铁涨价会带动其它服务涨价,打工人抱怨生活艰难,年轻人则感慨高铁涨价显示贫富悬殊的现实。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暂时只有四条路段的高铁涨价,但中国很多民生服务也是国有垄断,在经济差国家补贴减少,这些服务单位又不能减少人手的情况下,只要有一家带头涨价,其它服务也会跟随调价,预计这次高铁加价后,其他的铁路、公交、地铁和水电等无法省去的生活必须,也陆续会涨价。

中国经济面临停滞性通货膨胀(滞胀)

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处于停滞性通货膨胀(滞胀)的状态。

中国官媒《证券时报》此前发文表示,长波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大致50年出现一轮经济周期,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正好差不多是50年的一次轮回,所以,一些重要的经济现象再次出现。例如,滞胀。

滞胀是指高通货膨胀率与高失业率并存的一种经济现象,其特点包括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低投资率、低劳动生产率、低经济增长率等。

滞胀是指经济停滞(stagnation)和通货膨胀(inflation)同时发生的现象,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非常不利的经济状况。

滞胀的危害很大,会导致企业利润减少,投资意愿下降,经济活力受损;通货膨胀侵蚀居民收入,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下降,社会矛盾加;政府如果无法有效控制通胀和促进经济增长,将会削弱其公信力。

治理滞胀是一项非常棘手的任务,需要政府采取综合措施,既要抑制通胀,又要刺激经济增长。通常使用的政策手段包括: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以抑制需求膨胀。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以抑制通货膨胀。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供给条件,促进经济增长。

历史经验表明,治理滞胀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并且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取得成效。例如,滞胀在20世纪70年代曾在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出现过,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

因此,滞胀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经济现象,因为它同时伴随着经济停滞和高通货膨胀率。滞胀对经济、社会和个人都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综合的经济政策来应对这种情况。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