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客机(图片来源: Adobe stock图)
【看中国2024年5月23日讯】在中文里狂撒味精这件事情,媒体难辞其咎。比如说民航飞机的备降,十有八九会被媒体写成“迫降”,通常还会写成“紧急迫降”。
迫,隐含着不自主,不自愿的意思。有劫机者,有机械故障,有操纵困难,发生火灾一类的意外,机长不得不把飞机尽快找个地方降落,这叫迫降。
目的地天气不好,机上旅客突发疾病,飞机完全处于机长的控制之下,虽然无法按照原定计划飞往目的地机场,但是在航行计划中沿途都有可供选择的备降机场,机长主动选择前往备降机场降落,等待天气转好或者医护人员前来,这叫备降。
一架飞机就算是撞入湍流,发生剧烈颠簸,导致旅客伤亡,只要飞机本身没有受损,所有组件工作正常,机长依然能够完全控制飞机,那么尽快在航路上找一个备降机场降落,要求地面尽快提供医疗救援,这依然是备降。
但是“备降”听起来不够刺激,不够上新闻头条,所以媒体总喜欢写成“迫降”,让事情看起来很紧急一样。
问题是,每一个词语都有自己特定的意涵。我们使用一个词汇而不是另一个,原因是在表达上人们需要精准。觉得备降不够劲,把所有备降都升级为迫降。那么,真正的迫降出现的时候,又应该用什么词语呢?还能怎么升级呢?正二八经迫降?超紧急迫降?扑街降?
备降还是迫降,这不是个中文审美问题。术语之所以是术语,那是因为它们在现实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一家机场接到报告,说一架飞机正在摇摇晃晃挣扎着飞过来,准备在本场迫降,一瞬间机场就像是被捅了的马蜂窝,跑道要清空,空中其他航班需要盘旋等待,停机坪要清场,消防车和救护车立即启动进入隔离区待命……而如果说是备降的话,那么机场一切如常,最多是安排一下车辆补油补水,找个角落让飞机待着,大家该干什么继续干什么。
一架民航机遭遇湍流,一分钟之内下降6000英尺,旅客发生伤亡,我认为这已经足够说明事态的严重了。不需要加上迫降,甚至是紧急迫降这样的说法。在表达上本身不严谨,是飞机本身受损了?操控性下降了?还是机组无法完全控制飞机了?而且这种说法莫名其妙。什么叫紧急迫降?难道还有从容迫降,舒缓迫降么?然而,早上翻了一下媒体,无论简体字繁体字,都在用紧急迫降。
我想,是不是现在的媒体从业者小红书上多了?看多了“姐妹们,当时整架飞机就一个迫降住了”这种垃圾中文,以至于觉得在中文里撒味精不是什么事?用紧急迫降替代迫降,那就说明迫降这个词废了,不足以表达。用迫降替代备降,那就说明备降这个词废了,不足以表达。那我个人的看法是味精吃多了,所以觉得原味不够劲,这不是原味的问题,而是舌头的问题,日常膳食水准的问题。
有人说,这是文字的通货膨胀。我同意。我还想再加一句,文字的通货膨胀背后,是人们快速地脱离真实生活。如果存在着真实生活,那么感动就是感动,而不是什么“这也太好哭了吧”;为什么就是为什么,而不是“难道就只有我一个人”;如果真的发出过爽朗的笑声,就不会写什么“整个人都笑哭了”。因为没有真实生活的真实质料,所以才会选择不断加味精,选择文字上的通货膨胀,让空无一物看起来煞有介事的样子。
于是,等到直击真实的时候,这样的人反而会词穷,除了“我操”没有别的话语。就像是是媒体面对远远超出备降、迫降严重程度的坠毁时,啃了半天鼠标都找不到合适的味精,最后只能颤颤巍巍在屏幕上打下三个字:硬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