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赢得世人尊敬的人,一定是严格要求自己的道德楷模或行善积德的人士。(图片来源:手绘插画志清/看中国)
说到做好事,很多人会不以为然,这有什么难做的,不就是帮助他人吗?别说放在古代道德昌盛的年代,就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学雷锋年代,可能都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在人欲横流的今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今天的人用利益来衡量。他做了好事,得不到回报,会觉得不值得;做了好事被诬陷,下次更不敢做了,了解事情真相的人也会不敢做;看到老人摔倒在地都不敢扶……
那么,我们如何做好事呢?其实,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古时,有一个为人慷慨的人,名叫康峻。他在极度贫困的情况下,也不忘救助他人。一天,他坐船去维扬,在船上得到一位老人的指点,通过买卖湖中莲藕,几年间就成了大富翁。他烧香叩谢老天,从此不遗余力地大行慈善。康峻做了哪些善事呢?
康峻收购粮食,减价一半卖给穷人,并任由穷人们自己过秤。到了饥荒年月,康峻开始舍饭施粥给难民,发给老人、妇女和病人们票证,让他们每天能凭票领到一升米。康峻设立普济堂,远近有贫民或病人来,每人给一间房,一张床,一领席子,招聘名医一个个给予诊视医病,用上等药材,供给饮食和营养品,病人好了还给他们回家的盘缠。他还代贫穷户交纳官收钱粮税,并厚施给贫穷无子的寡妇,收养无依靠的残疾老人等等。
康峻还开设义学,积存书籍万卷,招请出名的学者任教,招收四方英俊少年免费上学,并供应食宿。
当有亲戚邻居有男子三十岁娶不上媳妇,女二十岁嫁不出去的,康峻就会送去钱财,帮助他们进行婚配。
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日,康峻会前往监狱去探望犯人,并给予每个犯人三升米,三十文钱,以及四个馍。
康峻会施舍棺材,掩埋荒野尸体。他还立育婴堂,雇乳母收养被遗弃的婴儿……等等。
康峻一直活到104岁,才无疾而终。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对照古人的所作所为,我们扪心自问,能无怨无悔地做到多少?
试想,古人与今人的区别在哪儿呢?古人有传统文化作指导,从小接受的都是“人之初,性本善”的教育。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强化人的善心善念,礼敬神佛。各阶层的人都遵循着基本的仁、义、礼、智、信等等做人标准。所以,古时赢得世人尊敬的人,大多是严格要求自己的道德,精通儒家经典的大儒。古人之所以敬重高德之人,无非是因为相信行善积德、作恶造业的说法。这样的人有心法的约束,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可惜,今天的人学会了狂妄自大,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敢跟天地斗,且只讲究科学,一提及神佛就认为是迷信。在这样的思想与思维支配下,今人还会相信行善积德之说吗?当然也就不会相信作恶造业的说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