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吃下被沙门氏杆菌污染的蔬果、肉品等等食材,4至48小时内会出现症状。(图片来源:Pixabay)
近六年来(2017-2022年),食药署撷取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纽澳、日本等国家及区域的食品安全警讯,发现与微生物相关的警讯约有六成,其中高风险病原微生物的沙门氏杆菌(Salmonella spp.)排名高居第二,提醒民众不可不慎。
认识沙门氏杆菌。(图片来源:《药物食品安全周报》)
常见于受污染的生鲜蔬果、肉品、海鲜与食品
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估计,美国每年有超过100万例的食源性疾病与沙门氏杆菌有关。在2017-2022年期间,美国多州都有沙门氏杆菌食品中毒案例,受污染的食品包括生鲜蔬果、生鲜肉品、水产品、带壳鸡蛋及花生酱等。据食药署2010-2022年的统计,国内因沙门氏杆菌引起的食品中毒事件平均约17件/年,像是高雄曾在2023年7月发生民众因食用知名老店冰品而集体感染沙门氏杆菌的案例;桃园市中坜忠贞市场则曾在2023年8月发生民众因食用越南法国面包而感染沙门氏杆菌,显示沙门氏杆菌为引发食品中毒的高风险微生物。
食药署说明,沙门氏杆菌是一种人畜共通传播的微生物,误食被污染的食物可能引发沙门氏菌感染症(Salmonellosis)。患者通常在4至48小时内会出现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寒颤、发烧(高烧维持在38至40℃之间)、恶心和呕吐。症状通常持续2至3天后痊愈,但约有5%的人可能成为带菌者。但因沙门氏杆菌不耐高温,于60℃加热20分钟或煮沸5分钟即可杀灭,因此在调理时只要充分加热,即可有效预防。
沙门氏杆菌食品中毒案,常见于受污染的生鲜蔬果、肉品、海鲜与食品。(图片来源:Pixabay)
卫生条件,微生物动态消长的关键
由于微生物在食品中乃动态消长,与制程、贮存及贩卖场所的卫生状况息息相关,因此,食药署提醒,业者必须对食品产制、环境清洁时时注意,才能维护品质与商誉。提醒消费者,购买时要注意贩卖场所的卫生情况,并尽快食用或适当保存,更要小心沙门氏杆菌在即食食品中潜藏的风险。若想了解沙门氏杆菌检验方法,可至食药署网站业务专区(http://www.fda.gov.tw/)首页/业务专区/研究检验/公告检验方法进行查询。
预防食品中毒五要二不原则。(图片来源:《药物食品安全周报》)
(文章取自:《药物食品安全周报》第965期 202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