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成习近平个人舞台 政治会议主题仍是经济(图)

发表:2024-03-04 22:5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分析指习近平恐不会推出大规模刺激措施。
分析指习近平恐不会推出大规模刺激措施。(图片来源:NOEL CELIS/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4年3月4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两会”在北京召开,官方取消了中国总理李强在人大会议闭幕后的记者会,被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一步削弱总理权力。外界寄望“两会”出台刺激经济措施,可能发行1万亿元人民币的特别国债,但习近平恐不会推出大规模刺激措施。

李强在人大会议闭幕后的记者会取消

两会”是对自1959年以来历年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统称。由于两场会议会期基本重合,而且对于国家运作的重要程度都非常的高,多数政策都会在“两会”期间公布。

3月5日和3月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将分别在北京开幕。届时,将发布经济政策和GDP(国内生产总值)目标。

历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是总理的重头戏。同时,在人大会议闭幕后的记者会上,总理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也是最大看点。

然而,中国全国人大会议新闻发言人娄勤俭3月4日表示,“今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不举行总理记者会。如无特殊情况,本届全国人大后几年也不再举行总理记者会。”

至此,维持了30年的中国总理“两会”记者会传统在此告一段落。

在微博上,“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不举行总理记者会”一度成为热话标签,但该标签不久便遭屏蔽。

2023年3月13日,李强首次作为中国总理会见中外媒体记者,这将成为他本届任内(至2028年全国“两会”闭幕)唯一的一次记者会。

1991年,时任中国总理李鹏首次出席全国“两会”闭幕后举行的记者会。1993年起,“两会”总理记者会开始成为常态。

英国BBC驻北京记者麦笛文(Stephen McDonell)分析,李强在人大会议闭幕后的记者会取消,此举将被解读为在中共中央总书记兼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一步扩权之际,中国第二号人物的影响力被进一步削弱。

美联社援引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吴木銮(Alfred Wu)的话说:“因为现在的结构是党领导一切,总理更像是党的命令的执行者,所以不再那么重要,”他说,“这是主要信息。”

另有观察人士说:“取消总理记者会发出了一个终极明确的信息--即除了一个人的声音外,其他人的声音都不需要。”

海外智库“天钧政经”的研究员任重道指出,李强在人大会议闭幕后的记者会取消,是因为很多经济问题无法解决也无法进行解释,于是取消记者会,不给记者提问的机会,避免李强当场下不来台。目前,房地产危机、通货紧缩加剧、股市暴跌以及地方政府债务日益严重,这些都是难解之题。

“两会”期间或宣布发行1万亿特别国债

北京当局在“两会”期间将公布一些经济刺激措施,以稳定经济发展,但难有突破性政策来解决中国深层次的经济结构失衡问题。据路透社报道,面对房地产危机、通货紧缩、地方债等问题,中国领导人习近平需要做出重大政策决定,为经济长期发展奠定基础,但中国经济已陷入困境,因此全国人大的议程将集中在对经济的短期支持上。

李强预计将在其任内的首份政府工作报告中,把2024年经济增速目标定在同比增长5%左右,让中国可以完成此前定下的在2035年达成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

不过,达成这个目标需要更多的财政刺激。一名不愿具名的政策顾问说,今年中国要实现5%的经济增速,将面临更大压力。

预计2024年中国仍将财政赤字率控制在3%,但会通过发行1万亿元人民币的预算外特别国债来支持食品和能源等战略产业。

花旗分析师预计,发行的特别国债、加上3%的赤字和3.8万亿元人民币的地方政府固定发行额度,将为经济增长贡献约1个百分点。

中国去年10月发行1万亿国债,包含年财政赤字中,导致去年的财政赤字率从3%提高至3.8%。

前述政策顾问也说,随着投资公路、铁路和桥梁等传统基建的回报率越来越低,政府的投资支出将向5G电信、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基建方向倾斜。

北京当局也将继续向创新科技和先进制造业投入资金和资源支持,以响应习近平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召。不过,有分析人士批评,持续资金补贴将加剧工业产能过剩、通货紧缩,以及与西方的贸易紧张关系。

是否会有力度更大的刺激措施?分析:可能性不大

分析指出,要期待北京当局发布大规模刺激措施恐怕不切实际。一些分析师和政策顾问预计,李强可能会赞同改善营商环境的措施和促进技术创新的变革,但不太可能推出需要习近平批准的重大改革;小规模的科技投资以及提振中国债务缠身的房地产市场的措施可能会被提上议程。

美国之音的文章指出,尽管市场强烈期待北京大幅增加经济刺激力度,但可能性不大。分析普遍认为,此前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信号显然是较温和的刺激举措——“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孔诰烽向法新社表示,中国将继续走“全面提升国家安全措施”的道路,尽管这不会帮助经济,但可以帮助中共度过经济危机的风暴。

彭博报道,随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历长期放缓,习近平的做法引发了不满。

史丹佛大学胡佛历史实验室研究员唐志学(Joseph Torigian)表示,习近平的首要任务是将加强中共控制与经济模式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减少改革时期释放的风险。他补充说,习近平并没有放弃经济,但中国领导人希望人们接受在他追求国家更大目标的过程中,经历一些苦难是必要的。

习近平推动房地产产业去杠杆化导致经济放缓,而民间的部分不满源自于习近平未能传达实现其目标的明确路线图。习近平多次提及“高质量发展”,但这个模糊的口号缺乏具体细节。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