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2-24 00:00:08作者:
节气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正是关系着帝王礼敬神天。(图片来源:手绘插画志清/看中国)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一年中季节、物候、气候的轮转变化,是神传文化的一种美好展现,蕴含着无限的新宇天机。一起来了解吧!
人们现在通常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不过,在三千年前的中国,古人就已经使用了这四个季节的名称,还确定了冬至和夏至的时间。后来,人们又发现一年中有两天昼夜平分的时间一样长,遂又将这两天称为春分和秋分。
到了战国时期,古人又确定了春、夏、秋、冬开始的日期,将之称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个时候,中国人已经拥有了八个节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冬至、夏至、春分和秋分。这些节气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气候等自然现象的认识。
两千年前的西汉,中国人又将八个节气发展为二十四节气,更进一步反映了天气变化,好让人们根据这些天气变化,安排农业活动。
直至今日,中国部分农村的民众还是喜欢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安排生活和工作。
民间流传的“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等俗语,均是在提醒人们理应顺应天道、不误农时。从古传承迄今的立春“咬春”、立秋“添秋膘”、“冬至饺子,夏至面”等等节俗,均教人须顺天法地,睦亲养身。
其实,古人讲天人合一,节气更重要的意义是关系着帝王礼敬神天。《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贯通天地人的“王”者即天子、皇帝,最大的使命和责任就是带领群臣、代表全天下祭祀、感恩天地神明,而节气的重要性正在于此,冬至到天坛祭天,夏至到地坛祭地,春分到东郊祭日,秋分到西郊祭月,事关重大,都是最隆重的皇朝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