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31日,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碧桂园的标志出现在江苏省南京市的一个住宅小区内(图片来源:STR/AFP via Getty Images )
【看中国2024年2月12日讯】最近这三年以来,两个相关连的政治──经济命题风靡国际社会,一个是中国要与世界脱钩,另一个则是全球化要去中国化。基于这一点,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只要有一点动作就容易引起过份解读,比如最近中国调整了一下外交姿态,宣称要全面开放中国金融业,就有美媒评说“中国否认了风靡一时的战狼外交,收起了自力更生的口号,也不再提改写现有国际秩序规则的口号,而是公开承认中国是现有国际秩序的受益者了”,然后预设“中共想要改弦更张了”。其实,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美国与欧盟各国政府,与中国的矛盾均产生于“谁来主导国际秩序”(这一矛盾是近年来中国提出中国要成为国际规则制订的参与者而非执行者),而不是中国是否应该成为全球化的一部分。
本文分析中国为什么不可能自外于全球化。
北京从来没否定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中国官方从来没有否定自己是全球化的受益者(我十余年前的定义是“中国是全球化中唯一的净得利大国”),说远了没必要,从川普(特朗普)对华贸易战开始那一年就足够了。以下按年代排:
1、《中国是现有国际经济秩序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求是》(中共中央最高级别党刊),2019年8月14日。
2、《中国是现行国际秩序的受益者》,2023年6月20日,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大使在瑞士stars基金会举办的中欧关系对话会上的讲话。
3、习近平在APEC旧金山峰会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2023年11月6日):“中国是现行国际秩序的受益者和维护者。我们将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现行国际秩序就是指现在的全球化格局。长达五年的时间内一以贯之的表态,说明中国根本不想自外于全球化,当然也不想全球化“去中国化”。如何在全球化格局中为中国谋求利益最大化这一点始终没变,变化的只是不同时期的手段与身段。
中国经济对外的双重依赖离不开全球化
先说中国资源的对外高度依赖。《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2022-2023)》显示,2022年原油对外依存度降至71.2%;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降至40.2%。这么高的依存度,还是中国实施了“要将能源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这一政策导向、努力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的结果。中国国企当中最牛皮的是“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其底气就缘于能源安全网依靠这三家国企经营构筑。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大量天然气,中国认为改善了能源供应结构,西方则认为中国成了最大的得利者。
外贸顺差保证了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从国际收支看,2023年末,中国外汇储备超过3.2万亿美元。这是在中国出口同比下降4.6%,进口下降5.5%的情况下,实现贸易顺差8,232.2亿美元。据海关资料显示,贸易顺差主要来自第三大交易伙伴美国(约2770亿美元),第二大交易伙伴欧盟(约1810亿美元),东盟为中国第一大交易伙伴,顺差约1100亿美元上下。
中国为出口打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绿能产业
有个现象必须注意,那就是2023年中国出口产品当中,所谓“新三样”电动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等出口表现突出。这“新三样”,就是国际社会列为绿能产品(中国称之为清洁能源)且大力推广的。
先看中国官方概述:2023年,清洁能源为中国经济贡献了创纪录的1.6万亿美元(同年中国GDP总量为17.89万亿美元),带动了投资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堪居首功,其中“新三样”——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和电池制造占主导地位。中国国内评说,如果没有清洁能源的贡献,中国的GDP将减少两个点,无法达到政府设定的5%的目标。不过,中国现在知道这一情况不可能长久,如同疫情期间中国对外贸易出口增长主要依赖防疫产品、在家办公的各种产品一样,只是时势带来的短暂需求,已经面临瓶颈状态。
追溯中国清洁能源发展史,与西方国家大力发展绿色能源的环何国策几乎同步。早在本世纪初,西方宣导绿能,而且通过联合国、巴黎气候协定等国际组织持续发力,定出取代传统石化能源的时间表。中国智库从中看到商机并建言政府要有国际产业先导意识,终于在政府产业政策扶植下,20多年间将太阳能、风能设备做成了全球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老大。自2013年中国首次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应用市场以来,中国光伏产业一直保持持续增长势头。国际能源署(IEA)的资料显示,2023年全球太阳能生产支出(约3800亿美元)将有史以来首次超过石油生产支出(约3700亿美元)。而其中,中国生产了全球80%的太阳能电池板、85%的太阳能电池和97%的太阳能硅片。
俄乌战争之后中国绿能产业遭遇欧盟的“洗绿”
这一过程中当然也经过几番蹉跌,例如在2011年、2018年以及2023年,光伏行业均出现了底部行情,每逢行业周期底部,都有“元件价格战”、“产能过剩”、“海外贸易政策不明朗”、“行业融资收紧”等标签。目前中国正在经历2023年这波底部行情。
这波底部行情是如何形成的?这就应了那句老话:计划赶不上变化。2022年2月底俄乌战争开始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全面制裁,最显著的后果是改变了世界能源的供求格局。将绿色能源作为发展方向的德国一直奉行“能源上依靠俄罗斯,市场上依靠中国”,这几年大受损伤。面对企业破产与大规模失业,德国不得不开始“洗绿”,将原来列为非清洁能源的煤、木材、核电重新列为清洁能源,欧洲各国当然跟进,对绿能设备的需求正在减少。欧洲是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欧洲绿色能源计划调整,直接导致中国光伏产品滞销,早在去年9月,中国贸易救济资讯网就登载了一篇《2023年上半年我国光伏行业对外贸易形势分析》,称“欧洲仍为中国最大的光伏元件出口市场,但是2023年上半年,对欧盟出口130.8亿美元,同比仅增长0.27%,现货库存积压较为严重”。
基于以上因素,市场研究机构GTM Research在最新研究报告表示,产能过剩与价格低廉将导致现存的180家元件制造商倒闭或被收购。而在全球前9位元领先太阳能元件制造商名单中,中国企业仍将占据其中的7把交椅。目前中国光伏元件产能已超过世界实际需求的两倍,随着世界经济衰退,中国出口必将受到影响,“新三样”很难在2024年继续发挥领头羊作用。
最后对本文做个小结:中国根本不可能自外于全球化去“自力更生”。中国经济这种资源与市场对外双重依赖的禀赋,离不开全球化以来形成的巨大国际市场;一旦离开国际市场,近两年经历了“去工业化”这一痛苦过程的德国就是前车之鉴。中国与美欧各国的摩擦,缘于美欧对中国积累多年的各种不满引发的调整需求。这种调整对一向得利的中国来说意味着利益回吐,当然不会很轻易让步。最终的结果是当事各国在摩擦中不断调整适应并重新定位,重新定位的关键一看实力,二看时势。
(本文为《上报》独家授权《看中国》,请勿任意转载、抄袭。原文链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上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