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历新年指的是黄历的正月初一,原本叫“元旦”。(图片来源:Adobe Stock)
黄历新年即将到来,它是华人们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传统的新年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既有欢乐喜庆的一面,也蕴藏着深厚的文化气息,那么,黄历新年背后蕴含着哪些传统的文化智慧呢?
黄历新年的由来
黄历新年指的是黄历的正月初一,原本叫“元旦”。“元”是开始,“旦”是指天亮,意思就是新的一天;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新年是指一次新的二十四节气的轮回,黄历新年是这次新的节气轮回当中的第一个节日。
黄历新年的由来有许多种说法,其中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就是“年兽”的传说。据传,“年兽”是个残忍凶猛的野兽,古人相信“年兽”会在除夕夜时出来吃人,且“年兽”惧怕红色、火光及吵杂的声音,于是人们就在门上贴着红纸条,并燃放火炬、炮烛等来吓走“年兽”。
也有人认为,“年”与农作物生长的周期性有关。在中国的古文字中,“年”字便象征着谷穗成熟的意思。在重视农业生产的古代,人们最关心的事莫过于五谷丰收、粮食富足。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循环往复,当农作物收成时,人们不免要庆祝一番,久而久之,“过年”就成为了一年之中庆祝收成的最重要节日。
黄历历法蕴含的传统文化智慧
中国的黄历历法蕴含着中国人对自然的认知,以及人与自然相处的方式。人们顺应这些时令秩序,以得到和自然和谐共处,以及自我安顿的力量,体现出古人敬重天地神明,以达天人合一的丰厚智慧。
那么,承载着中国传统智慧的黄历是谁创制的呢?相传,是中国人文初祖黄帝所创制的,所以称为黄历。黄历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月球连续两次合朔的时间间隔,约29天),设置闰月,使平均历年成为一个回归年(即太阳再回到黄道相同点经历的时间,约365天)。黄历根据太阳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以利于农耕等日常活动。
在古代,有很多传统的节日和二十四节气有关,比如:清明时节,人们会外出踏青、追忆先祖;端午,人们会佩戴香囊,驱除五毒;冬至,人们会吃饺子,希望不会冻坏耳朵,能够保暖地度过这个冬季;中秋,人们会望月抒怀,想念远方的亲人;黄历新年,人们会围炉团聚,互道恭喜。传统的历法蕴藏着中国先祖的智慧,其中所承载的深厚文化,近年来逐渐地受到人们的重视,黄历历法又渐渐地回归到人们的生活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