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书法方圆兼备,舒展自如。图为相传褚遂良作品〈倪宽赞〉。(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褚遂良是上承隋朝,下开唐代书风,承先启后的重要书家。图为相传褚遂良作品〈倪宽赞〉。(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褚遂良(596年~658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书法家。唐初楷法大行于世,名家辈出。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四人的楷书各有特色,共同点是融合北朝碑书和南朝楷书,追求新的法度,体现“中和”之美,开创了中国书法史的全盛时期。
褚遂良在唐太宗时期受到重用,执掌朝政大权。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和长孙无忌共同受遗诏辅政。唐高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后因和长孙无忌都坚决反对册立武则天为后被贬,武则天掌权以后,再迁桂州(今桂林)都督,又贬为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最后卒于任上。
博采众长自成风貌 是承先启后的重要书家
褚遂良出身名门,父亲褚亮是唐初名臣、文学家,和虞世南、欧阳询都有好交情。褚遂良从小耳濡目染,勤习文史,又受到二位书法大家的指点,深得“二王”精髓。其楷书融合虞世南宽舒典雅和欧阳询刚健险劲的笔法,方圆兼备,字形端丽,仍带有浓厚的隶书笔意。行笔灵活流动,舒展自如,更富节奏感。是上承隋朝,下开唐代书风,承先启后的重要书家。
褚遂良的传世书迹有〈孟法师碑〉、〈伊阙佛龛碑〉、〈阴符经〉、〈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等。其中,〈雁塔圣教序〉(又称〈慈恩寺圣教序〉)是其晚年杰作,庄重高古,风韵天成。将虞、欧二人之笔法融为一体,字体圆润瘦劲,波势自然,流畅多姿,已含有行书意味,最富自家面貌,世称“褚书”,成为一时风尚。此碑亦为公认学习楷书最好的范本之一。
精心研究二王笔法 能监别王羲之书法真伪
贞观十二年(638年),虞世南逝世。唐太宗悲恸不已,对魏征说:“虞世南已经去世,欧阳询岁数也大了,以后就没人和我讨论书法了。”魏征回答:“还有褚遂良。他下笔遒劲,研究二王笔法很有心得。”于是,唐太宗召褚遂良进宫书写作品,并和他讨论书艺,诏令侍书。
由于褚遂良对王羲之书法曾精心研究,所临摹的王羲之〈兰亭序〉深得其神韵,是唐人临写的三大〈兰亭序〉之一。他编写的《右军书目》收藏于内府,更具有一双监别王羲之书法真伪的慧眼。唐太宗非常喜爱、崇拜王羲之的书法,曾广泛收集其法帖,天下争相进献。但当时许多作品真伪莫辨,于是就将这些作品送交褚遂良鉴定,无一误断,此后便再没有人敢将赝品送来邀功。
买褚得薛不失其节 开宋徽宗“瘦金体”先河
薛稷(649~713年),字嗣通,唐名相魏征的外孙。仕途显达,官至太子少保,世称“薛少保”。书法成就虽不如“初唐四大家”的前三家,但绘画上成就极高,擅长花鸟、人物、佛像、鸟兽等,尤以画鹤为一绝。
薛稷的书法以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陆柬之等为学习楷模。供奉内廷后,得以观赏追摹秘府所藏钟繇、张芝、二王等魏晋名迹,眼界大开,但其书风受褚遂良影响最大。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书断》评曰:“学褚公尤尚绮丽,媚好肤肉,得师之半矣,可谓河南公(褚遂良)之高足,甚为时所珍尚。”时人亦有:“买褚得薛,不失其节”的说法。
薛稷传世作品很少,可靠的只有〈涅盘经〉、〈升仙太子碑〉题记、〈信行禅师碑〉等。晚年综合欧、虞、褚三家的面貌发展创造,独创一格。以隶入楷,结字疏朗,用笔劲瘦不失圆润,媚丽多姿又不失气势,成为初唐晚期影响力最大的著名书家。〈信行禅师碑〉即是其晚年杰作,此碑瘦劲妍媚,挺劲疏朗,书风很接近褚遂良的〈房玄龄碑〉,影响唐末柳公权和宋代的宋徽宗,宋徽宗所创的“瘦金体”就是受到薛稷书法的启发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