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南亚和墨西哥等地运往美国的大部分产品,仍是在中国工厂生产。(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3年12月14日讯】(看中国记者程帆编译综合报导)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试图不依赖中国市场,以减少美中地缘政治和经济的巨大压力,他们正在转向越南、印度和墨西哥等地的工厂。不过,许多公司发现,要想完全避开“中国”恐怕暂时还没那么容易。
据《华尔街日报》和路透的报导,自2018年以来,华盛顿开始对“中国制造”的鞋类和化学品等数千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这是为减少对华依赖而制定的整体战略之一。近几年,从苹果公司(Apple)到特斯拉(Tesla),大型美企渐渐将部分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出去,就连其供应商都在这样做。
例如,有知情人士透露,苹果最大制造合作伙伴富士康将于2024年4月在印度西南部城市卡纳塔克邦(印度硅谷)开设一家新工厂,并规划在未来2-3年内实现每年生产5000万部iphone等类型智能手机。而另一座大型工厂的建设也在筹画中,以巩固印度在苹果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关键地位。
除了富士康,日本TDK公司也将很快在印度北部的亚纳邦建造新厂,专门生产iPhone电池,使其成为苹果可以在当地采购的首批主要组件之一。
另据纽约研究公司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的数据,2022年,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创下20年来低点,仅为82亿美元。随着部分美企的撤出,中国开始专注于向俄罗斯或一些发展中国家倾销更多商品。
但是,据一些贸易数据、企业公告和学术研究的显示,从东南亚和墨西哥等地运往美国的大部分产品,仍然基本是由中国工厂制造的。中企正逐步向海外扩张,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主要是为了规避美国政府颁布的关税政策。
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今年10月曾公布一份报告,尽管从2021年以来,中美之间供应链变得更加复杂,不少贸易转道其他地区,但许多运送给美国的商品源头仍来自中国。这也就意味着多元化进展目前有限。
汇丰银行首席亚洲经济学家纽曼(Frederic Neumann)指出,“我们必须承认,(美中)相互依赖的状况继续存在。”
仔细研究现有数据就会发现,中美两国贸易有些部分正在脱钩,而另一些没有。其中一个原因是,中企业主正在向规模较小国家投资,因此当美国试图从泰国等地工厂购买产品时,他们实际上还是在从中国购买产品。
有经济学家认为,在某些情况下,美国政策转变引发的供应链调整,可能导致更加依赖中国供应商。
据新加坡银行星展(DBS)经济学家估算,去年一年,中国对东南亚直接投资可达190亿美元,其中制造业投资占比最大。相比之下,2013年仅为70亿美元。司尔亚司数据信息有限公司(CEIC)提供的数字显示,2021年中国对墨西哥的直接投资为2.32亿美元,远远高于十年前的4,200万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中企在这些地方没有分工厂,往往只是向一些当地工厂供货。
星展研究发现,中国运到较小国家的中间产品(已经部分加工过的产品)数量大幅增加,然而在当地将这些中间产品组装成最终产品,再发往美国。
例如,中国浙江哈尔斯真空器皿股份有限公司于2021年底在泰国新建了一家工厂。该项目主要是为防范潜在的贸易摩擦。因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一些真空杯被征收6.9%至7.5%的关税,仍低于对从中国进口的一些产品征收的25%的关税。
12月12日(周二)美国与中共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发布了一份多达150个建议的战略报告,旨在重新调整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和技术竞争,提高对华关税的同时,进一步切割美中经济联系。
福克斯新闻援引《纽约时报》的报导,这份由两党议员共同签署的报告,要求对中国旧芯片征收新关税;公开上市的美国公司需要披露与中国的联系,尤其是在资本和技术的互动;呼吁美企更多投资在本国的研究和制造业上,以制衡中国在制药和关键矿产等领域的主导地位;在中国侵台时,美国如何与盟国进行经济协调,等等。
该委员会还发现,美国投资者有意无意地支持中国军方、新兴科技公司,以及与侵犯人权(比如,对新疆维吾尔族人的迫害行为)有关的实体。为了消除这些担忧,它敦促国会颁布立法,禁止投资受到美国制裁或在限制清单上的中国公司。
此外,国会还应设立一个“协调办公室”,专门负责评估中国“军事和经济侵略”对美国及全球经济、金融和供应链造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