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法(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3年9月16日讯】在报上读到一篇署名林妙茵的专栏文章,标题叫“盲点”,本来以为就是说说台风水浸,不料一边读,一边正襟危坐起来。
林妙茵说的是台风夜特区政府没有启动“紧急警示系统”,当面对市民质疑时,李家超竟然回答:“我记得我们第一次使用紧急警示系统的时候,市民的反映很有差异。”李家超这个回答是在与香港人赌气:上次发警示你们嘈,这次又发你们不是又要嘈?
造此逻辑,以后碰到任何紧急情况,都不应启动警示系统,那这个系统用来做什么?
林妙茵为此找到2020年11月系统推出当天的宣传片旁白,称:系统是用来“发送有关极端天气、严重威胁公众安全及公共卫生事故等紧急信息”。这就很明白了,政府设立这个紧急警示系统的第一个目的,便是用来警示“极端天气”的。
今次正面袭港的苏拉台风算不算“极端天气”?天文台最终挂起十号飓风信号,其强度为近年罕见,如果这还不应“紧急警示”,那就永远不需要紧急警示了。李家超在作出决定前,不考虑需要不需要,只考虑会不会被人骂。
事实是,上一次市民对系统使用有意见,不是因为系统不好用,只是因为系统使用不当。系统使用不当是人为因素,与系统本身的价值无关,因使用不当被批评,应该检讨使用程序,而不应该否定整个系统。李家超的思维方式,有现成的成语可以适用,那叫做因噎废食。
贵为特首,思想水平如此之低,正好与他的施政报告大标题“以结果为目标”相匹配——说的不是人话,做的也不是正常人应该做的事,而他还好意思称自己为特首。
李家超考虑的不是市民在风暴下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基于对风暴威胁程度的理解,如何做好个人与家庭的防护。他着紧的只是,系统发出警示后,会遭来市民的恶评。
政府正确的决策,不是为取悦市民,政府之所以被赋予巨大权力来管理城市,是因为政府占有更多资讯和资源,更富于行政经验,更掌握整体情况。政府一味看市民脸色做事,那与随便找个市民去做市长,又有什么分别?
面临飓风,即使启动警示系统会招致市民反感,为减少损失,政府也应该勇于承担;反之,政府为博市民好感,不肯作出警示,那万一招致巨大损失,市民难道不会指责政府?
李家超搞不清楚问题的轻重缓急,选择了最“自私而无用”的决策,这种低能实在令人诧异,作为一个特区行政长官,这样的表现根本不合格。
论李家超的表现,倒是贯彻国安法不遗余力,近期对所谓“被通缉”的海外港人亲属“恶意”传讯,制造恐布气氛,破坏香港原有的法治精神。他做种种不得人心的事,又不担心香港人指责?因为他的权力来自中共和习近平,只要博得习近平好感,伤天害理都不怕。
因为国安法,香港政治经济民生正经历螺旋式沉沦,有中央在背后撑腰,李家超做什么都有恃无恐。但国安法只是针对社会治安相关的政治问题,国安法并没有赋予李家超怠政与滥政的护身符。也就是说,李家超在苏拉袭港时拒绝向市民发出紧急警示,这是一次严重失职,他应该向全港市民道歉,并作出检讨,以避免同类的情况发生。
林妙茵的文章只是针对个别现象的反思,但这件事启发我们,即使在国安法之下,香港人仍应主动对政府施政作尽责的监察。做得对的就支持,做得错的就反对,这与国安法无关,与香港人基本的政治权力有关。
中共早已撕毁一国两制,现在立法会盘据的都是献媚取宠之徒,但香港人仍应关心自己切身的利益,应该用尽一切现实条件,监督政府的各项政策,监督政府的廉洁与高效,不能因为有个国安法,就任由政府玩忽职守。
笔者一直耿耿于怀的,是香港政府与中央政府签署了中港货币互换条约,这个条约允许中共随时拿一大笔人民币,来换取香港人库存的港币。笔者对金融了解有限,不知道政府财政储备有什么法律规定,中港货币互换协议有没有违反有关规定的条文?目前香港库房有多少人民币是通过这项协议换来的?近期人民币大贬值,香港人又蒙受多少损失?这些都应该由政府向公众作出交代。香港人应该关心自己的钱包,不能由特区政府任意搬运。
因为林妙茵的文章,想到更多不正常的现象,香港今非昔比,大家都要打醒十二分精神。
(文章由作者授权转载自颜纯钩facebook脸书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