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香港居民区。(摄影:庞大卫/看中国)
【看中国2023年4月9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怀橘综合报导)香港复活节长假前夕,一个位于九龙荔枝角美孚新邨的单位成功出售。原业主早在1972年以5万港元购入该单位,持货51年,以843万港元卖出。换言之,51年间单位价钱激增逾168倍。话题引发关注,不少市民认为美孚新邨的楼价反映过去50年香港社会的变迁。
据报导,美孚新邨2期百老汇街28号低层D室业主属长情业主,持有该物业51年,因为打算移民,才放售单位。该物业实用面积733平方呎,属于两房连储物房户型,获买家以843万元承货,实用面积呎价为11,501港元。原业主早在1972年仅以5万港元元一手买入,51年间单位价钱激增逾168倍。
不少年轻网民感叹五十后、六十后的老香港们想不富都难,因为这一代人正赶上香港经济腾飞的机遇,无论是买房子,还是买股票,都可以轻松赚到盘满钵满。
香港的经济在70年代开始起飞,80年代已经成为“亚洲四小龙”,这些都归功于时任港督麦理浩。他在1971年至1982年出任第25任香港总督,任期前后长达10年半。其执政香港的时期被称为“麦理浩年代”,是殖民地政府回应来自民间之社会压力与自我完善之年代,同时也是香港经济迅速发展及扩展之时期。
资料显示,麦理浩任内推动大刀阔斧的改革,使香港的社会面貌出现深刻的改变。他的改革涉及房屋、廉政、教育、医疗、福利、基础建设、交通、经济和社会各个范畴,十年建屋计划、开发新市镇、创立廉政公署、九年免费教育、设立郊野公园、兴建地下铁路和地方行政改革等重要的政策和建设,纷纷在他任内推出。这些政策不单直接改善市民的生活水平,还进一步为殖民地政府在市民心目中建立起正面形象,同时也增强了香港人对香港的归属感。
在麦理浩的治理下,香港由原本以轻工业为主导的经济,逐步转型以电子工业、金融业和商业为重心,一跃而成“亚洲四小龙”,为香港日后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奠定重要基石。
此外,时任财政司夏鼎基爵士在麦理浩任内提出的小政府、大市场的“积极不干预主义”,也成为港府的理财哲学、以及麦理浩在施政上的依归。
1971年57.5%香港家庭每月入息600港元以上,16.6%每月不足400元,7.7%每月超过2,000元。 其后,香港工资在十年间,增加约一倍。
1980年代香港经济蓬勃,1989年香港失业率更低至略高于1%,达至全民就业。当时香港所有机构都会为员工提供花红、双粮(编注:双倍工资)或房屋津贴甚至宿舍等丰厚福利,因此很多香港人都很轻易便可拥有自己的物业。在1988年的一次调查中,在当年购买物业的市民当中有72.6%能一次过缴清楼价,需要超过5年时间供完物业的市民仅有1.7%。
香港市民李先生对《看中国》表示,他的外婆50年前在湾仔摩里臣山道以3万港元买入一个实用约600呎单位,也是一次性付款,该单位目前的市场价约为700万港元。他说,今日香港和昔日香港无法同日而语,以前香港人随便找一份工作,就可以养活一大家人,可以买到房子;现在虽然香港人家庭收入提高了,但楼价也飙升,收入永远也追不上楼价。
香港统计处最新资料显示,2022年全港家庭所有住户每月入息中位数为28,300港元,其中中西区的月入中位数最高,达42,300港元;观塘区最低,为22,100港元。
李先生指出,1972年普通市民可以5万港元购入美孚新邨一个700多英呎的大单位。若以1971年家庭入息每月中位数600港元计算,一个家庭不吃不喝7年便可以攒到5万港元;近日单位以843万港元卖出,如果以2022年家庭每月入息中位数的28,300港元计算,一个家庭要不吃不喝25年才能攒到843万港元;即使以收入较高的中西区家庭入息中位数42,300港元计算,一个家庭也要不吃不喝17年才可以攒到这笔钱。可见,50年后香港人的生活压力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