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屡战屡胜 为何不能一赢到底?(视频)

【故国神游.两宋风华】(二十九) 元昊建夏谋帝业 西北勒兵起烽烟

作者:元曦 发表:2023-03-10 07: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什么才是宋夏战争的“真相”,而不是我们头脑中的“印象”?
什么才是宋夏战争的“真相”,而不是我们头脑中的“印象”?(图片来源:免费图片 故国神游)

大家好,欢迎回到【故国神游・两宋风华】,我是元曦。

之前我们在【两宋风华】第22集中讲过,西夏李继迁死后,李德明继位,他在位时致力于河西之开拓,基本没有再为患中原。但是到他去世后,他的儿子李元昊继位,形势就发生了改变。

李元昊跟他父亲李德明很不同,有点随他爷爷李继迁,天生反骨。有这么一段父子间对话,李继迁告诫李元昊说:“吾族三十年衣锦绮,此宋恩也,不可负。”李元昊回答:“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当王霸耳,何锦绮为?”意思是我们蕃人,就应该有蕃人的样子,以皮毛为衣,以畜牧为业,英雄在世,当建王霸之业,怎么能贪图享受呢,要这些绫罗绸缎有什么用呢。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李元昊是胸怀大志。还有一段故事,有一次李德明命人用马匹与宋朝换取汉地物资。当差的人办事不利,李德明一怒之下就要处死办事的人。结果被李元昊当场阻止了。李元昊的理由是什么呢,他说,“我戎人,本从事鞍马,而以资邻国,易不急之物,已为非策,又从而杀之,失众心矣。”意思是,马是我们立国的重要资源,用这么重要的资源去跟邻国换取并不急需的物品,已经是失策了,现在又要因为这件事而杀人,那就更加不得人心了。李德明一听,觉得儿子的话有道理,就没有再追究下去。

李德明在位时,基本没有再为患中国,而是向西开拓。但是李德明去世后,形势就发生了变化。李德明去世,事在天圣九年十月,李元昊继位,辽兴宗这边,将兴平公主下嫁李元昊,授元昊夏国公、附马都尉。宋仁宗这边,也派来使臣,立李元昊为西平王。但是李元昊显然不满足于屈尊宋辽,对外称臣。于是在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称帝,建国号曰大夏。

消息传来,朝廷震动,宰相张士逊召集大家讨论如何应对。大臣们有点群情激昂的意思,纷纷说:“元昊小丑也,请出师讨之,旋即诛灭矣。”一看这个话说的,完全没把李元昊放在眼里。认为这就是一个蕞尔小邦,不足为虑。但是,也有很少的人执谨慎态度,比如吴育、夏竦、张方平等,认为不可以轻敌。但是当时这种谨慎态度却被众人视为胆怯。

当时对于西夏,主要就是这两种意见分歧。不过,这种分岐很快就消失了,当宋夏战事一拉开,所谓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兵众孰强,士卒孰练等等,这一切问题就都有了答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场宋夏战争是怎么打的。

说起宋夏战争,比较大规模的战事主要集中在三个时间,康定元年、庆历元年,和庆历二年。第一个时间点,康定元年的正月,西夏入寇延州,双方在三川口大战。当年九月,双方在三川砦交战。第二个时间点是庆历元年,分别是二月好水川之战和八月的丰州之战。第三时间点是庆历二年闰九月,夏人寇镇戎军,双方在定川寨大战。

熟悉宋史的朋友知道,上面提到的这些场大规模战事,宋军都打败了,应该说,不仅是打败了,而且是死伤惨重,当时也有小胜,但规模很小。所以,后来人提到宋朝总是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印象,觉得宋朝很无能,被蕞尔小邦打得节节败退。

其实这种印象是比较偏颇的。如果确如后人所以为的,宋朝完全不是西夏的对手,宋夏一打,宋人就败,那宋朝不早就被打没了吗,怎么可能延续三百年。这方面我们在之前,讲宋辽战争时,讲到过,这个宋夏战争也是一个道理。这是从大的结果上看,我们可以知道,宋朝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弱。

那么问题来了,就这些战事而言,如果说战败方的宋朝并不弱,那为什么还会战败,如果说战胜方的西夏很强大,为什么没能继续打下去,一直打到把宋朝灭亡呢。

要搞清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暸解宋夏双方的形势的不同以及相应的战术战略的不同。

宋夏的边境线很长,宋朝的兵力分布在边境线上,必然力量分散。而夏人进攻宋朝,则是集中兵力,去逐个击破,所以西夏首先在兵力上占了优势,比如之前说到的这些大规模战争,西夏常常是以数倍的兵力与宋军交战。单从人数上讲,西夏就占了绝大优势。但是我们看到,几场大战下来,宋军虽然死伤惨重,但西夏的状况也并不乐观,一半人都是非死即伤。也就是说,西夏以这样的绝对的军力优势对宋作战,仍然死伤惨重,从这个角度看,宋朝的将士们绝不是不堪一击的。

此外,还要明确一个问题,就是双方战术不同。这个与宋辽对阵时的情况很像。我们印象中,宋军好像很被动,总是守在家门口,不主动出击,甚至敌人跑了也不追击。其实这正是宋军应对西夏的战术。敌人来犯,如果阵容强大,就坚壁清野,以老敌师。如果比较弱小,就出击歼灭。如果敌人逃跑,不要穷追不舍,因为军粮物资等运输跟不上,不适合长途作战。这种战术是经过太宗、真宗两朝的实战而总结下来的经验。而西夏也有他们的战术,就是小部队来犯,引宋军出来,然后诈败,把宋军引入包围圈,再集中兵力歼灭。所以战争并不是我们想像中的,要么你就得主动出击,否则你就是被动挨打,不是这样绝对的。回到宋夏战争上,宋朝的战术就是如此,以防守为主,这也被证明是应对西夏的最有效的一种打法,如果我们因此就认为宋朝是弱势的,我想那就有些过于主观了。

所以明确这两个问题后,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宋朝虽然在几次对夏作战中都战败,但这却并不意味着宋朝就是软弱不堪一击的。

下面再说西夏。西夏既然屡战不败,为什么没能一直打下去?这里我们要明确一个问题,就是两国交战,最终的胜负,更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总体战略的,而不是以一场战事而分高下的。西夏虽然在几场大规模战事中都打赢了,但是这种胜利并没有对它的战略起到推动作用,就是它并没有达到它战略上的目标。举个例子,比如康定元年正月,西夏入寇延州。为什么要入寇延州呢,这是有其战略上的考量的,那就是“延州当夏人出入之冲,地阔砦疏。”意思是地理位置很重要,是夏人入寇的首要必经之路,并且难度也不高,因为范围比较大,宋军军力比较分散。但是这场延州争夺战的结果是什么呢,虽然西夏攻克了一系列的军寨,并且在三川口大败宋军的救援军队,却最终未能拿下延州,就是说,没有完成他们预期的战略目标。

可见,一场战事的胜利并不意味着战略上也达成功,反之,一场战事的失利也并不意味着战略上就是失败。比如宋朝这边,虽然连连战事失利,但在大的战略上,以守为攻,大修堡塞,恩威并用等等,这个战略基本盘没有被西夏打乱。

也因此,宋军实力犹在。所以,随后范仲淹调到延州,很快将这些军寨相继收复。而宋夏战争打到第三年时,用宋将张方平的话说:“元昊为寇三年,虽连陷城寨,未能有我尺寸之地。”说白了,元昊打了半天,白忙。

所以这个才是宋夏战争的“真相”,而不是我们头脑中的“印象”。

就是说,我们其实不需要非得把宋与汉唐相比,一味苛责宋朝无复汉唐之声威,因为时过境迁嘛,所以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去客观的看问题,才是比较合理的。那么说到时过境迁,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导致宋朝为什么与西夏交战,打得辛苦。而这个原因是超越于战略战术的一个更为深层的原因。这个原因是什么呢,我们留到下次再聊,感谢您的收看。

欢迎关注干净世界【故国神游】频道
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f6jjo8dda037NSCoyjEhqYTC1p60c

https://www.ganjing.com/zh-TW/video/1fmf186mr97265B1YLVot5RtC1ea1c

Youtube频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us2mr4nb2b

 

责任编辑:古风 来源:故国神游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