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拥有自己的过年传说,而且和“年兽”没关系。(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在过年期间,民众在了解过新年的由来时,不免听到几则新年传说,其中包括“年兽传说”。不过,台湾有自己的过年传说。在这一传说中,不只没有出现凶猛、会吃人的年兽,故事主角反倒变成了“猴子”。一起来了解这一则述及了毁天灭地的奇特传说。
根据“台湾民俗文化工作室”专页上,一篇由民俗学者林茂贤撰写、题为〈从“沉地”传说谈台湾年俗〉的文章显示,台湾的过年是源自于“沉地传说”。
“沉地传说”?这是什么意思呢?
台湾民间视皇历新年为最重要的民俗节日,但台湾的过年其实是源自于民间流传的“沉地传说”,不是多数人都已经很熟悉的中国的“年兽传说”。
传说神桌上的灯猴(烛台)认为,自己终年在替百姓照明,实在是劳苦功高。可是,民众在祭祀期间,往往都忽略了它的存在,害得它永远都只能够高举着蜡烛,眼睁睁看着众神享受着人类的奉祀。一天,长时间不悦的灯猴终于一状告到了玉皇大帝那儿去,字字句句控诉着台湾百姓忘恩负义,不知道感谢它的付出。
玉皇大帝听了灯猴的说辞后,对台湾人民做出了裁罚:当除夕午夜一到,就要让台湾岛沉落海底。
土地公(另一说是灶神,但有研究者认为这是受到中国文献影响。因为从日本时期的文献到现代文献来看,都是记录土地公)随后把这件惊天动地的大消息告知了台湾民众,并不忘向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求助,盼望观音菩萨能成功劝阻玉帝。
至于台湾百姓在得知脚下的这块岛屿即将沉入海底后,便纷纷在岛屿要消失的前夕,恭恭敬敬地将家中所供奉的神明全部送回天庭,避免连累众神(这即是“腊月二十四日送神”的起源)。
在除夕傍晚到来时,台湾民众为了祭祖跟祖先们告别,已经在宰杀家禽了,同时也在做饭,准备最后一次跟家人们团聚一起,共进最后一道晚餐(这即是“祭祖”、“围炉”的起源)。吃完饭后,长辈则拿出钱财分给了家人,(这即是“压年钱(压岁钱)”的起源)。
由于是人生的最后一夜,家家户户都不睡觉,等着台湾岛沉入海底(这即是“守岁”的起源)。
结果,因为观世音菩萨向玉帝求情成功,台湾最终免除了毁灭的发生。这时候家家户户开始燃放鞭炮,大肆庆祝了起来,并在见到其他人时,欢欢喜喜地互相道声“恭喜”。当然,民众也不忘感谢神明庇佑,纷纷前往寺庙祭拜神明(这即是大年初一赴寺庙“行春”拜拜的起源)。
由于免除了灾厄的发生,嫁出去的女儿自然也不忘要探视自己的父母。
于是,又隔了一天,也就是初二早上,出嫁女儿相继返回娘家拜访父母,探看他们是否平安,也顺道在娘家跟父母共享中餐(这即是大年初二“回娘家”的起源)。
到了大年初四,人们更加确定台湾沉入海底的危机真的解除了,于是开始要将先前送回天庭的众位神明再给迎回家里来供奉,遂形成了“初四接神”的习俗。
又隔了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五,所有热闹的庆祝活动算是要暂告一段落了。因此,称初五为“隔开”。后来,又出现其他说法:可以将元旦以来的供品、春饭等食物收起来,但柑桔必须再继续供奉。这天过后,如果有客人来访,不用继续招待“甜”食。
大年初六,民众开始恢复农务生活了,纷纷挑水肥到田里灌溉(这即是“初五隔开、初六挹肥”的起源)另外,民间还出现一说:即使家里再穷困,初五之前都不可以煮粥(稀饭),到了初六,就不需遵守这一禁忌。
最后,跟大家分享台湾流传一歌谣:“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到饱。初四接神。初五隔开。初六挹肥。初七七元。初八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