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快速攀升,截至今年底中国债务余额突破20万亿元关口。
【看中国2022年12月8日讯】近年中共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下称“专项债”)发行规模快速攀升,截至今年底债务余额突破20万亿元关口。
《第一财经》报导,专项债2015年首次发行,此后专项债发行规模逐年攀升,带来债务余额快速增长。根据中国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35.1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专项债务20.71万亿元,一般债务14.46万亿元。
专项债于2015年首次发行,当年规模接近1,000亿元,随后几年规模快速攀升,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
地方政府债券分为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前者针对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偿债来源于一般公共预算,后者则针对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偿债来自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或项目收益形成的专项收入。专项债也被称为中国版市政债。
作为偿债主要来源之一的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今年出现下滑。中国财政部数据显示,前十个月,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48,53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4.3%,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4,02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5.9%。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今年以来由房企风险引发房企融资困难与居民购房信心不足,使得房地产市场(含土地市场)持续低迷,前10个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下滑,冲击地方可用财力。
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即卖地收入,在过去曾占到地方政府收入的30%上下。但在中国楼市大萧条下,这项收入已急遽下降。
另外,在中共当局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政策下,各地政府花费巨资兴建方舱隔离点。除多数地方直接通过政府财政资金来解决建设项目外,还有不少地方政府通过发行专项债来融资。
这些方舱隔离点专项债项目,收益来自何处?
从梳理的50多份基层政府方舱隔离点专项债项目的实施方案或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专项评价报告来看,每个具体项目收益各有不同,但一般来说,疫情期间方舱医院、隔离点基本没有收入来源,收益多数来自于非疫情期间的租赁收入等。
不少地方在报告中提出,将方舱医院、隔离点等租给医院运营,医院按年上缴固定租金,而医院收入来自诊疗费、住院费等。有的地方提出将方舱医院、隔离点在非疫情期间,当作宾馆、办公楼、商店门面、仓库等对外出租取得收入。有的提出租给养老机构、高校(作研学基地)取得收入。有的地方提出将项目作为国际博览中心出租取得收入等。不少地方还提出可将医疗设备出租取得收入,并出租停车位取得停车费等。
尽管上述地方方舱隔离点专项债报告收入具体来源不一,但取得收入主要来自非疫情期间的租赁等收入。因此对一年疫情和非疫情时间判断,成为是否能取得收益的关键,而这也是最大的难点。
一位长期关注地方债的专家表示,任何测算要有相应的依据。比如上述报告中直接预测5年内每年有140天疫情,显然依据不充分,没有科学客观依据来支撑。
一位从事专项债咨询人士也对《第一财经》坦言,今年受疫情等冲击,基层财政收支矛盾大,而前期方舱、隔离点等项目又必须要干,在隐性债务严格监管下,一些财政资金紧张的地方会通过发行专项债来为方舱、隔离点项目筹资,来完成防疫任务。
据中国全国人大网站10月份公告,一些代表警告说,“很难如期偿还”未来几年到期的地方政府债务。他们呼吁尽早制定应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