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男子的“阴阳头”发型。(图片来源:手绘插画志清/看中国)
在清朝影视剧作当中,可以看到清朝的男子都留着“阴阳头”。这种发型简单说来,就是头的前半部分剃光,后边留着一条长长的辫子。有些清宫剧中,还出现不剃头的,但头的后面则仍旧留着一条长辫子。其实,这样的发型是不对的,因为清朝还出现了“金钱鼠尾”“猪尾巴”两种发型。接下来,就为各位介绍一下。
在历史上,满人入关即带来诸多不同于汉人的习俗,其中一项即是将“束发”改为“留辫”。满清政府于1644年入关之后,为了巩固满人统治,以多尔衮为首的满州贵族强行推行“剃发令”。汉人被迫改变发式,投降的明朝将士也必须要剃发,以示臣服,但这也引发汉族大规模的抗议声浪,部分地区还爆发激烈的反抗活动。民间当时则流行着“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等说法。
顺治身为满清入关后的首位大清皇帝,在统治期间,针对男子的辫子样式,持续着既明确又严格的要求,毕竟,立居统治者位置的满人将留辫意愿视作是否愿意成为清朝子民的必备条件来看待。
至于清朝男子的发型,并非如现在大家观赏的清朝戏剧那样一成不变,老是留一条长长的辫子。在清朝历史中,男子的发式就被分成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均显差异,
清朝剧中的男子发型总是一成不变,但除了清朝末年的题材,其他时期的影视作品是不应该出现“阴阳头”造型的。(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清朝男子发型(左到右):金钱鼠尾、猪尾巴、阴阳头。(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从清朝入关到乾隆在位期间,当时男子的辫子样式被称为“金钱鼠尾”,指:在脑门心处留下一小撮头发,将其梳成一条细细小辫子,其他部位的头发则一律剃光。基本上,是一个光头,只保留一个小小的辫子而已。
至于出现于清朝初期的这个“金钱鼠尾”,还存在检测标准:细小的发辫必须要能够穿越过铜钱中的那一个小方孔,方才合格。这般的“金钱鼠尾”大概持续了150年之久。
在乾隆在位期间,“金钱鼠尾”得到些许改良:光头上留下的头发面积扩大到巴掌大小,连原本细小的辫子也增粗了一些。
嘉庆统治期间,由于承平时日已久,加上嘉庆废除了文字狱,针对民间舆论等事态不如以往把控严厉,人们追求美感,遂开始在金钱鼠尾的基础上蓄起头发来,并逐渐形成了“猪尾巴”发式。
既然清廷让民众开始蓄发,后续对男子发辫的要求自然又是更宽松了些。
到了清代晚期,清朝男子的“辫子”造型又出现变化。当然,男子们在光头上留下的头发面积就更多了。这时候,正是人们看惯了清朝戏剧中的“阴阳头”开始登场的时刻。当时清朝男子们的背后,开始出现一条又粗又长的大辫子,他们亦以此为荣。
看完上述种种,可知现在观看的清朝戏剧中的男子头发造型,大都是错误的。除了内容是清末题材,其他讲述清朝其他阶段的影视作品,剧中男子如若出现“阴阳头”造型,均与清史不符,而这恰恰违背了当下的清朝规矩:“剃发不如式者亦斩”。
因此,我们在观赏影视作品时,需有清醒认知:戏剧与历史是会存在出入的,不可能百分之百的还原。不过,话又说回来,清朝剧作中之所以没有按照历史实况来作造型,让“金钱鼠尾”“猪尾巴”无法跃上萤幕,想必是从美观角度来衡量的。